三原学派

三原学派: 以明王恕为代表的学派。因恕及其门人多为陕西三原一带人,故名。又称“关学别派”。理论无多建树,为程朱绪余。赞同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说,认为“盖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其理甚微,非尽心而穷究之,岂易知哉!既知其性,则知天理之流行而付于物者,亦不外是矣”(《石渠意见》)。又认为“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有天理即无人欲,有人欲即无天理”(同上)。为学“大抵推之事为之际,以得其心安者,故随地可以自见”(《明儒学案·三原学案》)。处事提倡“中和”,强调“天下之事,处之得中则成,不得中则不成,故中为天下处事之大本;天下之事,行之之以和则行,不和则不行,故和为天下行事之达道”(《石渠意见》)。学派重气节和风土,冠婚丧祭必率礼而行,影响三原士风民俗甚大,门下亦多以气节著称。其后学思想不尽相同,马理“墨守主敬穷理之传”。韩邦奇明于数学,“论道体乃独取横渠。”杨爵主“天人一理”,强调“中和,性命本然之则也,能致之则动以天矣,故其效至于天地位、万物育”(《明儒学案·三原学案》)。王之士则潜心理学,又南下“问学于许孚远,转宗湛若水之学。

为您推荐

三原学派

三原学派: 以明王恕为代表的学派。因恕及其门人多为陕西三原一带人,故名。又称“关学别派”。理论无多建树,为程朱绪余。赞同孟子尽心知性知天说,认为“盖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其理甚微,非尽心而穷究之,岂易知哉!既知其性..

甘泉学派

甘泉学派: 以明湛若水为代表的学派。因若水号甘泉,故名。又以其从学于陈献章, 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其师,亦被视为“白沙别派”。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宗旨,弟子常递相出入。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

河东学派

河东学派: 以明薛瑄为代表的学派。因瑄为河东(今山西一带)人,故名。恪守周敦颐和二程之学,尤推崇朱熹,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读书录》)。认为“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明史·薛瑄传》)。与王守仁..

白沙学派

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 以明王艮为代表的学派。因艮为泰州(今属江苏)人,故名。师事王守仁,又“时时不满其师说”。后回家乡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在传播王学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观点、新的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明儒学案·泰州学..

崇仁学派

崇仁学派: 以明吴与弼为代表的学派。因与弼系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故名。学宗程朱,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心“本自莹彻昭融”,由于“气禀拘而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欲,为垢无穷”(《康斋文集·浣斋记》)。强调整束自己身..

草庐学派

草庐学派: 以元吴澄为代表的学术派别。吴澄尝乡居讲学,筑草庐数间,人称“草庐先生”,故名。其学以折衷朱陆为特点。哲学上主理气结合说。认为“理者,非别有一物在气中,只是为气之主宰者即是。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