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句: 亦作“练句”。古代教学常用的文学术语。常与“炼字”连称。指诗文创作中对用词造句进行反复推敲,使准确、鲜明、生动。宋李廌《师友谈记》:“少游(秦观)言,凡赋句全藉牵合而成,其初两事,甚不相侔,以言贯穿之,便可为吾所用,此练句之法也。”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练句,句中练字,方得工耳。”如杜甫诗“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开合句,一正一反转接相成;杜甫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湾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为倒装句,显得语峻而体健;杜甫诗“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郑谷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为错综句,众多景物错综成句,耐人咀嚼。又如诗中用全平全仄句,或把五字句构成上一下四句等。此皆炼句之例。
为您推荐
学书消日: 古代书法教学术语。意谓学书可以自娱。宋欧阳修《六一居士集》云:“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岁以来,渐以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之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可知..
柳体: 书法教学术语。晚唐书法家柳公权所写的字体。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善。初学钟(繇)、王(羲之),后遍习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融会众长,自成一家。字形端正,结体用笔法度..
对仗: 古代教学常用的文学术语。辞赋、骈文、诗词中的对偶句,上下句词语相对,句法结构一致。仗,仪仗,古代仪仗左右成对,故名。对仗要求相同的词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等。还要求同类事物相对,如草木对草木..
颜体: 书法教学术语。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字体。真卿年幼时就爱好书法,常用黄土在墙上练习写字,后经张旭和徐浩的传授,又结合篆隶和北碑的笔意,字体浑厚雄伟、方正饱满、匀称端庄、骨力遒劲,风格独特。宋范仲淹有“颜筋柳骨..
属对: 诗文中两句缀成对偶。唐元稹《长庆集》:“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儿童藉此学作骈文和近体诗。至宋代,已成启蒙必修课程。宋苏洵《嘉祐集》:“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元程端礼..
学不纯师: 古代书法教学术语。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载:“坡翁(苏东坡)学书,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静,心摹手追,得其大意。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又尝有句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古人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