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岱舆(约 1570—1660): 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经师。名涯,以字行,别署真回老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回族。祖籍阿拉伯。明初其先人随贡使来中国,赐居金陵,世代任职钦天监。幼承家学,后师事胡登洲四传弟子马君实,接受传统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及长,攻读儒家性理、诸子百家及佛、道之书。晚年精研伊斯兰教经典,并用汉文著述,开中国回族穆斯林撰写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先河。译著有《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等,内容涉及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礼制、法规、禁忌及特殊的风俗习惯等。在教育方面,主张“学行并重,知必行,行益知”。清军攻陷南京后迁居北京。卒葬于三里河清真寺李氏墓地。
为您推荐
陈抟(?—989): 五代北宋之际道士、道教学者。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东)人。少好学,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年十五,诗礼书数及方药之书,莫不通究。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隐居武当山,后移华山修道。注重易..
胡登洲(1522—1597): 中国伊斯兰教经师、经堂教育创始人。字明普。陕西咸阳渭城人。回族。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对伊斯兰教经籍颇有研究。相传朝觐麦加归国后,有感于当时国内流传的伊斯兰教经籍皆为阿拉伯或波斯文本,难读..
杜先庭(850—933): 唐末五代之际道士、道教学者。字宾圣(一说圣宾).自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今属陕西)人。应科举不第,入天台山学道,颇有声名。僖宗召见.充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随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前
蜀王建..
吴筠(?一 778): 唐道士、道教学者。字贞节(一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本为儒生,少通经,善属文,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依潘师正为道士。以诗文见长,尝与诗人李白、孔巢父等相酬和。玄宗曾征召为翰林,井问以道法。所陈述皆..
司马承祯(647—735): 唐道士、道教学者。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少好学,不求仕宦,师事潘师正。后隐天台山,传授弟子。善篆、隶,自成一体,号称金箭刀书。也称天台派。武后、睿宗、玄宗多以礼待之,并受法..
王玄览(626—697): 唐初道士、道教学者。原名晖,法名玄览。广汉绵竹(今属四川)人。年十五,便对方术玄理有悟。后认为长生之道须取心证,遂行坐起住,唯道是务。遍访释、道二教经论,兼收并蓄。约四十九岁时,正式隶籍至真观,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