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董

学董: 清真寺寺务管理人。亦称“管事”。主要流行于回族穆斯林地区。一般由教徒推选教坊内中上层教民担任。人数视清真寺大小而定,通常四至六人。负责收集学粮,管理清真寺宗教基金和财产,筹办维修寺院,据教民愿望选聘或辞退阿訇和其他教职人员,筹办重大宗教活动等。

为您推荐

升座

升座: 即升高座,又谓“上座 ”。佛教寺院讲学仪式之一。源于佛典。《法苑珠林》卷三十二《仪式部》引《三千威仪经》:“上座坐读经,有五事,一当先礼佛;二当礼经法上座。”又引《十住毗婆沙论》:“法师处师子座 有四种法,何..

二十五众

二十五众: 佛教寺院教学课目。《续高僧传·义解篇后论》云:“(隋)开皇伊始,广树仁祠,有僧行处皆为立寺,召诸学徒,普会京辇。其中高等自为等级,故二十五众峙列帝城,随慕学方任其披化。”如兴善寺僧粲于开皇十七年(597)受诏,被补为..

座主条约

座主条约: 佛教讲经师规章。其约例九条:一要诲人不倦,说法平等,无有高下,不择冤亲,不计供养;二当内外俱净,不得亵衣登座,不得因坐久去衣;三澄心寂照,摄事归理,堪入妙理;四坐宜端正庄重,不得斜身距坐,言谈粗野;五不得置正义不讲,多说枝..

升和尚

开学阿匐

开学阿匐: 中国伊斯兰教称谓。主持清真寺经文学校的阿訇。因负责开经讲学,传习伊斯兰教经典而得名。又因常主持宗教仪式,料理宗教活动,而有“教长”之称。实行选聘制,由教坊穆斯林协商推选本坊阿訇或聘请外坊阿訇担任。名..

口授记

口授记:诵 中国佛教早期传授方式。如汉元寿元年(公元前 2 年),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予博士弟子景庐肇始。东汉时期,西域僧人安世高、支娄迦谶等,都是口授佛经,并由严佛调等中土人士记录下来而得以传播。由此方式而引..

五众

五众: ①佛教寺院教学课目。《续高僧传·法应传》记:“(隋)开皇十二年,有敕令搜简三学业长者,海内通化”,“敕城内别置五众,各使一人,晓夜教习。”一为涅槃众、二为地论众、三为大论众、四为讲律众、五为禅门众。每众立一“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