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121): 东汉宦官。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明帝末年入宫为宦官,和帝时为中常侍。为人敦厚谨慎,有才学。曾监制秘剑及诸器械,均精巧坚密。因自古以来书籍多用竹简丝帛为材料,竹简沉重而丝帛昂贵,均有不便之处,于是精心研究,采用树皮、麻头及破布、鱼网为材料制成纸。元兴元年(105)将这一成果呈报朝廷。和帝大为欣赏,从此造纸术即推广于天下,人称“蔡侯纸”。元初四年(117),因经传之文多不正定,朝廷选通儒刘珍、博士良史等于东观校定经籍,受命监典其事。安帝亲政后,因被牵连进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的旧案,服毒自杀。
为您推荐
曹操(155—220):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早年曾作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和济南相。汉建安二十一年(216)称魏王。政治上揽申商之法术,明赏罚,行耕战,打击豪强兼并,多次颁布“抑兼并..
马融(79—166): 东汉经师。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家世为关西豪族。随名儒挚恂学,博通经籍。因大将军邓骘所召,为校书郎中,于东观典校秘藏图书。曾从班昭学《汉书》。桓帝时,任南郡太守,后又任议郎。学识广博,尤精古文..
仇览: 东汉官员。又名香,字季智,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少时为书生,厚道寡言,不为人所注意,四十岁方补为县吏,任蒲亭长。勉励乡民致力生计之业,农事完毕后,令子弟均集中于学舍中学习。后为县衙主簿,被派至京城太学深造。入学后..
周磐(49—121): 东汉经师。字坚伯,汝南安城(今河南原阳)人。少时游学京城,学《古文尚书》、《洪范五行传》、《左氏春秋》。居贫养母,好礼有德行。和帝初举为孝廉,历任任城、阳夏、重合县令。后因思母,弃官还乡。母亡,于坟冢之..
崔瑗(79—144): 东汉学者。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其父崔骃为当时名儒、文士。少时锐志好学,传其父业。后至京师,以贾逵为师,颇受器重。精通天文、历算、《京氏易》,为诸儒所宗。曾手刃杀其兄之仇人,亡命,会赦归乡,四十余..
赵岐(约 108—201): 东汉学者。字邠卿,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初名嘉,字台卿。少时通明经学,有才艺。辟为司空掾,任皮氏长。就职后抑制豪强、大兴学校。后因耻于受宦官节制而弃官,遭诬陷,只身匿名逃难于江淮一带。后遇赦,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