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由于产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反映在文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其中以感伤主义最为重要。感伤主义是软弱的中小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他们对于理性社会表示失望,转为崇尚感情。在创作上,强调感情的力量,着力描写人物的不幸和痛苦,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代表作家:劳伦斯、斯特恩、奥立弗·哥尔德斯密斯。感伤主义的名称即由斯特恩的代表作《感伤旅行》而来。18世纪感伤主义为后来的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
理智与感伤 : 原名《爱丽诺尔与玛丽安》。英国文学著作。简·奥斯丁(见“傲慢与偏见”)著。1812年出版。中译本有两种,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吴力励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孙致礼译。译本约30万字。 约翰·达希伍德..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 文艺学、美学著作。弗·席勒(见“阴谋与爱情”)著。发表于1795—1799年《季节女神》上,1800年出版。 本书提出并论述了两种艺术概括方法的问题,试图用历史的观点考察不同时代艺术的特点。认为..
出版时间:1985-10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 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于1794—1796年间所写的美学著作。这篇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从古代到当时的文学创作方法上的两种基本倾向,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作者结..
出版时间:2009-06 感伤的旅行 [英国]斯特恩 : 【作品提要】 约里克是英国的教士。在他看来,别的游客都是动机不纯、不够格的游客,只有他,掌握了旅游的真谛,才是真正的游客。怀着多愁善感的心绪,他开始了从法国..
感伤的行旅 : 游记。郁达夫著。作于1928年,收于《郁达夫游记》,上海北新书店1930年出版。写作者于1928年被国民党迫害外逃的一次感伤的旅行;那“处处可爱”的江南景色和“事事堪哀”的江南人事,无不触动作者忧愤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