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学)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改革和发展中国戏曲艺术而提出的方针,也适用于其他文艺部门。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提出的“推陈出新”口号的进一步发展。主张不同的剧种、流派、形式和风格通过自由竞赛而共同发展;对待遗产必须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精华,在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积极创造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生活,表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塑造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作品,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造历史题材的作品。它促进了戏曲以及各种民族、民间文艺的革新和发展,使全国许多剧种恢复了青春,许多民间文艺得到记录、整理、加工和流传;鼓舞了新的创造,推动了各种形式、体裁和题材的作品的创作和演出;也促进了新文艺进一步的民族化、群众化,以及少数民族文艺的发展。

为您推荐

为艺术而艺术(文学)

为艺术而艺术:近代欧洲文艺家提出的一种文艺观点。它否定艺术的社会作用,认为艺术与政治无关,诱导作家、艺术家回避现实的革命斗争。这种观点最早由法国作家戈蒂埃提出(见其小说《莫班小姐》序言),诗人波德莱尔响应,英国作..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学)

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了全国文艺界的广泛欢迎。1936年初左联宣布解散。同年10日,文艺界各派作家、艺术家,联合发表《文艺界同人为..

军事文学(文学)

军事文学:指以围绕战争而展开的军人的战斗生活、日常生活以及与战争有关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它以表现人民军队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作为基本的主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梁三老汉(文学)

大众化(文学)

大众化:又称“群众化”。指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艺作品的要求。文艺的大众化要求文艺作品表现出广大劳动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便于广大劳动群众接受、掌握和流传。文..

文学革命(文学)

文学革命:指“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问题于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首先展开讨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发难性文章。其后,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

百花齐放(文学)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