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是古人对诗歌功能和特征的理论概括。强调诗是对人内在思想感情的表达或表现。语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朱自清在《〈诗言志辨〉序》中称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对后来的文论诗论有着长久的影响。先秦两汉的许多著作都采用诗言志说,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对叔向说“诗以言志”,《庄子·天下》也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有“诗言是其志也”,《诗大序》有“诗者志之所之也”,《汉书·艺文志》有“诗言志”等。这表明诗言志说渊源深厚,影响远大,是先秦时期就普遍流行的观点,为儒、道乃至各家所接受。
为您推荐
余姚腔:中国戏曲声腔。因形成于浙江余姚而得名,属明代南戏四大声腔:(即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之一。明成化年间,绍兴府余姚县已出现“有习为倡优者,名曰戏文子弟,虽良家子不耻为之”的情形(陆容《菽园杂记》)。嘉靖年..
《闲情偶寄》:中国清代李渔的戏曲理论著作。有多种版本,题名并不相同:康熙十年(1671)翼圣堂刻本题《笠翁秘书第一种》,雍正八年(1730)芥子园刻本《笠翁一家言全集》本题《笠翁偶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题《闲情..
前四史:是指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东汉班固撰《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和西晋陈寿所撰《三国志》。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昇平署:中国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机构。康熙设南府,隶内务府。收罗大批民间艺人,教习年轻太监和艺人子弟以为宫廷应承演出。乾隆时,南府规模较前扩大,乾隆十六年(1751),下谕选征苏州籍艺人进宫当差,命名为外学,令住景山..
文赋:赋体的一类。是受唐、宋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反俳赋、律赋在对偶、用韵方面的限制,而趋于散文化。在谋篇上,它吸收了当时古文的章法、气势,比起两汉辞赋,它虽然也有铺陈的特点,但克服了喜欢用僻字和..
诗之六义:中国古代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将“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