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性(新闻)

趣味性:①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指事实新闻奇特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这些事实能引起受众的接受兴趣,因此,有趣味性的事实有新闻价值,趣味性的大小,同新闻价值量成正比。新闻的趣味性要求在选择新闻事实时不仅要注意事实本身所含的思想政治意义,知识性,而且还要注意其趣味性。(新闻)又称“兴趣性”,新闻的一种社会功能,指新闻满足受众消遣娱乐需求的作用。为此,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事实能引起受众广泛关注,还要注意其报道形式和写作格式等要形象、生动和引人入胜,使受众喜闻乐见。③新闻媒介的一种社会功能,指报纸、广播、电视满足受众某种生理或心理需求的作用。媒介的趣味性,主要通过新闻的趣味性体现,此外,还通过巧妙的编排、插发娱乐、趣味材料、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娱节目等手段。
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介在强化新闻的趣味性时,应把群众的兴趣和情趣,引导到适合群众自己利益的方向,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趣味,反对迎合少数受众的庸俗兴趣,摒弃低级趣味。

为您推荐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出版时间:1993-09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著。-译《论趣味的标准》,1757年出版。其主旨是驳斥相对主义,讨论审美趣味或审美鉴赏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休谟认为:美不是客观存..

论趣味的标准

论趣味的标准 : 又译为《论审美趣味的标准》,美学著作。大·休谟著。1757年出版。中译文载于《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5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吴兴华译。大·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

新闻趣味性

新闻趣味性 : 也称新闻兴趣性。指新闻报道表现出的引起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关心、注意的意识倾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闻事实本身引起人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关心、注意,引起普遍兴趣。二是新闻报..

《趣味批判》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

李平心论读书的趣味:李平心(1907-1966)原名循钺,又名圣悦,江西南昌人。历史学家。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肄业后任教于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并编辑《世界月报》。后曾主编《自修大学》、《现实周报》。1945年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

老年审美趣味②

老年审美趣味 : 老年人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如根据自己审美趣味得出对美、丑、喜、悲等的看法及评价。当艺术品成为这种评价的对象时,人们就把这种能力叫艺术趣味。审美趣味的特点是..

小说读者的审美趣味

小说读者的审美趣味 : 小说读者审美意识的一个方面,指小说读者在阅读欣赏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向性和期待性的需求和情绪。一般说来,它的形成直接受到读者自身的经历、教养、性格、年龄乃至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