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新闻)

舆论: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构成舆论的三要素是:1.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公共问题,这个问题与人们的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到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3.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公共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们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实际效力,这是舆论与意见相区别的关键。舆论是社会和时势的睛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舆论概念的形成有着久远历史。在中国,“舆”字的本意为车厢或轿,“舆人”则为推车的人或抬轿的人,在随后的语义演化中,“舆人”逐渐取得了“众人”的含义。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候听舆人之诵。”《晋书·王沉传》:“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舆论”作为一个词组,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其后见于《梁书·武帝记》:“行能臧否,或素定怀抱,或得之舆论。”其中,“舆论”泛指众人的看法和意见。与现代意义上的“舆论”概念有很大的区别。在西方,舆论被称为公众意见。1513年,英国布雷德肖的圣徒沃伯支首先使用“公众”这一概念,用来表示作为整体的广大群众。“意见”这一概念,1387年在欧洲各国语言中就被广泛应用,但最早把它与“公众”联系在一起,用来表达人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致性意见的是法国伟大思想家卢梭,他在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公众意见(OpininoPublique)这一概念。在英语系国家中,公众意见(PublicOpinion)一词最早见于1781年英国基本·代克尔的著作中。舆论大致可分为公众舆论、阶级舆论和集团舆论。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社会性,在每一历史阶段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包括各阶级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共同一致的公共舆论。但在阶级社会中,一般说来,舆论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或利益群体的集团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派性或集团性。舆论的形成大体经过3个阶段:1.问题的发生;2.意见的表露与交换;3.意见的扬弃与综合。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是一种能够影响舆论形成全过程的强大力量,其主要方式有:1.吸引注意,唤起舆论。指新闻媒价对新近发生的某一问题的报道,有可能使其迅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2.提供讲坛,反映舆论。指新闻媒介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最大范围内自由讨论、广泛交换意见的最得力工具;3.施与影响,引导舆论。指新闻媒介有选择地提供某些有助于形成某种舆论的观点和事实;有组织地发表某些权威人士或舆论领袖的看法和论据;旗帜鲜明的发表评论、阐明自己对某问题的观点与立场。

为您推荐

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 : 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高度重视报纸的批评监督作用,提出报刊有义务监督社会活动家,监督党的领导机构和领袖人物;报..

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 : 指新闻机关和新闻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对社会舆论的有倾向性的反映与引导。也就是新闻舆论的导向。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十分重视舆论导向。正确地把握好舆论导向,要求:一要掌握好党的路线、方..

“舆论一律”

“舆论一律” : 50年代在辩驳舆论“一律”、“不一律”问题时的一个提法,指不许一切反革命分子有言论自由和发表反革命意见。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言论出版自由问题上对待敌我矛盾采取的..

舆论一律(新闻)

阶级舆论工具(新闻)

阶级舆论工具: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的一种认识观点,它介于“阶级斗争工具论”与“社会舆论工具论”之间,强调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表达舆论的一种物质媒介。这一观点的特点是,它既说明了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舆论..

社会舆论工具(新闻)

社会舆论工具:关于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的一种认识观点,强调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表达社会舆论的一种物质媒介。马克思早在1850年就曾把报纸比做“社会舆论的纸币”,揭示了报纸在社会中的舆论流通作用。我国新闻界是..

民意(新闻)

民意:人民意识、精神,愿望的总括。它是舆论这一意识现象的主体部分。在错综复杂的舆论现象中,除了民意,还有上层舆论、下层舆论中的各种团体舆论和群体舆论,这些舆论虽然大都可以融合在民意中,但如果表达的内容局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