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新闻)

公众:现实生活中面临共同的社会问题、具有共同的社会需要并由共同或相近的社会意识联系起来的人员集合。公众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不经组织而具有共同意向的大众,它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它的人员构成的集合性,而且在于这种集合性是基于他们对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利益的认识。公众是以公共事务为纽带的,只有那些与特定的公共性问题相联系的人,才会成为特定舆论主体中的一员。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影响所及是把社会上的人们划分成不同的公众类别的关键和标准。因此,公众的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一个公共性问题有每一个公共性问题上的特定的公众,大问题涉及到全体居民,那么,全体居民就是这个问题的公众;小问题只涉及到局部居民,那么,这个特定的局部居民就是这个特定问题上的公众。此外,在那些由特定问题所关联的人们中,只有那些具有主体意识、能够自主表达自己意愿的人才能成为舆论的主体。总之,特定问题的关联性和社会参与的主体性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的一般标志。

为您推荐

《南斯拉夫公众传播系统基本法》

《南斯拉夫公众传播系统基本法》 : 本法为南斯拉夫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公众传播系统的基本法,于1985年7月17日经议会联邦院通过,由主席团主席和议会主席颁布执行。全文共分10章53条。..

传闻(新闻)

传闻:又称流言、传言、小道消息,是舆论的一种畸变形式,是公众口口相传的消息及对这种消息的议论。在传播和议论过程中,由于公众的取舍、想像和猜测,原有的消息往往被增删或误传。传闻多产生于社会风云突变之际,首先针..

意见(新闻)

意见:主体通过语言等手段所表达的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见解。人的信念系统、态度和意见构成了舆论发生的心理结构,其核心是信念系统,信念系统同外界问题相联系,形成某种特定的态度,而意见则是在一定情境因素作用下的态..

舆论场(新闻)

舆论研究(新闻)

舆论研究:用科学的方法,以解释和预测人类舆论现象及其发展趋势为目标的研究过程。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存在的舆论现象,解决社会舆论所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探讨舆论发展和舆论调控的基本原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舆论波(新闻)

舆论波:具体事件引起的民心波动。它包括人们的意见波和社会行为波两种形式。舆论波通常呈现出由近及远,一浪高过一浪的波及状态。当舆论波在一定范围内多次出现、回旋,也就标志着舆论以完整的形态冲击着社会,促使社会..

舆论特性(新闻)

舆论特性:指舆论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类型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1.舆论是一种集合意识。所谓集合意识表现为多数人达成了意见共识。人们的意见互动、形成舆论的过程,往往是修正和扬弃个体意识中个别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