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报纸(新闻)

大众化报纸 : 以刊登社会新闻等通俗内容为主,面向全社会各阶层、各种文化层次的广大读者发行的报纸。这种报纸在内容上以人情世态、逸闻趣事为主,报道面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写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版面形式活泼,在一定的政治观点指导下注重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味的统一,尤其注重趣味性。大众化报纸是在新闻事业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才出现的。最早的大众化报纸产生于19世纪的欧美。它是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对报业所造成的影响的结果。由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完成,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现象,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形成,公民的选举权进一步扩大,社会教育得到普及,群众的文化层次有所提高,工商业的繁荣造成广告事业发达,新技术的运用使印刷术、造纸术水平有了显著改善,蒸汽机的出现使大规模工业生产成为可能。这些因素共同提供了大众报纸产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物质条件。早期大众化报纸为适应读者的物质生活承受能力,以比高级报纸低得多的价格出售,也被称之为“廉价报纸”。为了更好地维持报纸生存,牟取更多的利润,大众化报纸又刊登许多商业广告,以广告费收入作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因而又被称为“商业报纸”。大众化报纸的出现,开创了世界报业的新局面。首先,大众化报纸摆脱了依靠政府、政党津贴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报纸的“独立”、“客观”、“超党派”性,这对大众化报纸最终成为资产阶级报纸的主体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走向社会底层,它以内容的通俗、接近生活和价格的低廉,成为全社会都可以接受的一种传播媒介;第三,大众化报纸的成功为报业的经营管理开辟了一条新路,使报业开始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可以说,大众化报纸是现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先驱,并最终取代政党报纸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的主体。世界上第一家大众化报纸是美国人史密斯(Seba Smith)1828年在缅因州波特兰创办的《使者日报》。早期影响较大的大众化报纸有美国人本杰明·戴(Benjamin H·Day)1833年创办于纽约的《太阳报》,詹姆士·G·班内特(James·G·Bennet)1835年创办于纽约的《先驱报》、贺莱士·格里利(Horace Greeley)1841年创办于纽约的《论坛报》,这些报纸在世界报业史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您推荐

电子报纸

电子报纸 : 把文字和图片、图表等清晰地显示在电视屏幕上供人们阅读。屏幕上的每一个画面相当于一页,隔一定时间换一页,没有篇幅限制。信息容量较大,报道速度也快,可以随时插播。 ..

大众化

出版时间:1985-10 大众化 : 又称“群众化”。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人民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文艺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三十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鲁迅这样指出: “文艺..

《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重点新闻节目。创办于1950年4月10日,当时称为《首都报纸摘要》。1955年4月4日起,改称《中央报纸摘要》。同年7月4日起,改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同年10月..

《现代儿童报纸史料》

台湾光复前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光复前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 台湾新文学运动初期,创导者们曾关注文艺的平民化和普及问题。最初提倡白话文的一批文章,如1923年发表的黄呈聪的《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强调白话文的一个新使..

五四时期四大报纸副刊

五四时期四大报纸副刊:指五四时期致力于宣传新文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晨报副镌》和《京报副刊》。《觉悟》为上海《民国日报》的综合性副刊。1919年6月16日创刊,1931年底停刊。..

文艺大众化运动②

文艺大众化运动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左翼作家为了促进文学与人民大众相结合所展开的活动。革命作家在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中,要坚定地捍卫文艺为革命的政治服务的方向。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方向,必须使创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