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道(新闻)

典型报道: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普遍意义,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影响要大,包含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主要是指同类事物中最先进的事物,也包含一些转变型的事物,以及少数最恶劣的的事物。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当时上级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有的是由于某些事物备受青睐,引起各新闻机构共同注意而形成的。在中国它是一种用来引导舆论、指导工作、催人奋进的常用报道形式,一些典型报道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包括对人物、事件、经验和问题的报道。

为您推荐

典型

出版时间:1985-10 典型 : 又叫典型性格、典型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艺术形象。典型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从典型..

典型环境

出版时间:1985-10 典型环境 : 环境是指围绕人物的、形成其性格的、并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是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具体生活环境的统一。典型环境是指典型人物所处的、形成典型人物性格并驱使..

典型化

出版时间:1985-10 典型化 : 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反映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个方面。典型化与形象化的方法原是一致的,只是典型化对概括化和..

《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

《形象与典型》

《形象与典型》:蒋孔阳着。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1981年2月版。15.4万字。收入作者有关艺术形象、典型以及形象思维的文章12篇。集中探讨了艺术形象的本质、艺术典型的内涵,阐述了形象思维学说的发展沿革、本质特征..

《文艺典型系统引论》

《文艺典型系统引论》:李希贤着。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版。28.7万字。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作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典型”的对象论、典型创作论、典型人物本体论、典型研究史论及..

《西方典型理论发展史》

《西方典型理论发展史》:陆学明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4月版。28万字。共7章。从典型理论萌芽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始,至19世纪资产阶级文学发展高峰时期止,力图从宏观与微观、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角度,勾勒出西方典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