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评论(新闻)

每周评论: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刊物,周刊。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由李大钊、陈独秀创办并编辑,也是主要撰稿人。编撰者还有胡适、高一涵、张申府、周作人、张慰慈等。主要栏目有“国外大事述评”、“国内大事述评”、“社论”、“文艺时评”、“随感录”、“新文艺”、“通信”、“评论之评论”、“读者论坛”等。着重介绍新思潮与反映现实斗争,和《新青年》互相配合。在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中,进行了卓越的宣传鼓动工作。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俄和全国工人运动状况,影响广泛。1919年6月,陈独秀被捕,李大钊被迫离开北京。由胡适主编后,大量刊载杜威在中国各地演讲录。胡适在第31期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宣传实用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引起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给胡适以严厉批判。1919年8月30日被北洋政府查封,共出了39期。

为您推荐

《李耐因通讯评论选》

《李耐因通讯评论选》:李耐因着。新华出版社1990年10月版。12万字。选收作者从解放战争到80年代40多年间发表的通讯和评论37篇。有《胜利的创造者》、《我们的攻势汹涌向前》、《在大渡河畔》、《访高原城——康定》、..

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 : 中国近代美学论文。王国维(见“人间词话”)著。初收入《静安文集》(1卷本),继而先后收入1927年海宁王氏印本《海宁王忠悫公遗书》(4集)和1940年商务印书馆长沙石印本《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104卷)。195..

电视录像评论

电视录像评论 : 以有关的新闻录像为基础、配上论述语言的评论形式,一般采用声画结合、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述”、“叙”的内容主要是依靠录像资料(包括照片、图表等有关图像)予以表达..

电视口播评论

录音评论

录音评论 : 一种兼用实况音响表达内容的广播评论形式。这里的“录音”,指出现在评论中的实况录音片断,而不是评论的制播方式。一般地说,伴随人物或事物出现的实况音响,只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如真实、..

广播评论

广播评论 : 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评论,它面向广大听众阐述本台对有关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借以影响和引导社会舆论。作为新闻广播中的政论体裁,广播评论日益成为新闻节目和新闻性专题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头评论

口头评论 : 一种与由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广播评论形式,专指由评论员或记者自己播讲的评论或述评。评论员或记者自己播讲,意味着以个人的名义,面向听众阐述对有关事物的见解,这必然导致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