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前线:[英]弗雷达·阿特丽著,石梅林译,新华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本书原名《中国在战争中》,是作者1938年访问战时中国的报道。这本书的内容,作者在初版序言中说:“本书并不想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机构作一种适当的分析,也不打算叙述中国的经济问题。我在中国的时间太短,战争的恐怖太近,要冷静地诊察中国的疾病是不行的,我只是竭力如实地写出我在中国所亲历的事实,使别人能够看见远东正在演着悲剧。”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杨子前线:[英]弗雷达·阿特丽著,石梅林译,新华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本书原名《中国在战争中》,是作者1938年访问战时中国的报道。这本书的内容,作者在初版序言中说:“本书并不想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机构作一种适当的分析,也不打算叙述中国的经济问题。我在中国的时间太短,战争的恐怖太近,要冷静地诊察中国的疾病是不行的,我只是竭力如实地写出我在中国所亲历的事实,使别人能够看见远东正在演着悲剧。”
《华北前线》:[英]詹姆斯·贝特兰着。林淡秋等译。新华出版社1986年7月版。21万字。作者继《中国的新生》后发表的第二本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共12章,主要有“华北事变”、“战时的边区”、“八路军”、“跟贺龙在..
前线 : 又译《战线》,苏联剧本。亚·柯涅楚克著。中译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肖三译;另有《战线》,1954年时代出版社出版,林陵译。亚·柯涅楚克(Александр Корнейчук,1905—1972),苏联乌克兰..
《刘邓在中原前线》:苗冰舒着。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12月版。15万字。报告文学。记述刘伯承赴新乡与国民党驻军谈判,揭穿美国帮助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国民党将领和美国马歇尔将军瞠目结舌;刘邓大军在马头镇誓师,二出..
前线主义小说:抗战军兴给许多进步作家造成了走向大众的契机,如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主体虽宏大但为时过早,只能报道式地留下时代剪影,再如沙汀,艾芜,周文,张天翼,陈白尘,罗烽等应夏衍之邀,撰写《华北的烽火》,这些及时反映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