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内部分裂(新闻)

《新青年》内部分裂:1920年9月《新青年》改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后,仍然保持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但是编辑部中的右翼分子却日益貌合神离,胡适提出编辑部迁往北京引起的激烈争论,成为加剧分裂的导火线。这年12月中旬,陈独秀写信告知在北京的社员,他离开上海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任职后,《新青年》编辑工作交由陈望道负责,并希望北京社员积极投稿。胡适复信陈独秀,讽刺地说,《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是已成之事实,“北京同人抹淡的功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他提出或者脱离《新青年》另办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或者将《新青年》移回北京编辑,发表“不谈政治”的新宣言。陈独秀对这两个“办法”,十分反感和生气。胡适又写信给北京同人解释他的主张。坚持“移回北京编辑”。他一面说并不反对陈独秀和《新青年》;一面又指责刊物改组后的编辑方向说:“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Russid》(美国进步刊物《苏俄》周刊)的汉译本”。他给“素不相识的”陈望道寄去明信片,反对陈“把《新青年》作宣传共产主义之用”。李大钊认为改归北京编辑应以不破坏《新青年》精神的团结为前提。鲁迅不赞成发表“不谈政治”的新宣言。钱玄同反对《新青年》“劳农化”,主张“还是分裂为两个杂志为好”。陈独秀在众说纷纭中于1921年2月中旬再次致信胡适,力主不赞成移北京编辑。陈望道表示对胡适“不能信任”。结果,《新青年》继续在上海编辑,坚持原宣传方向,北京同人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积极撰稿支持,胡适从此与《新青年》分道扬镰,另办《努力》杂志。

为您推荐

《傈僳族青年文学作品选》

《傈僳族青年文学作品选》:和君义等着。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9月傈僳文、汉文对照版。16万字。选编12位傈僳族青年作者的24篇作品。体裁有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其中有的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六分册:青年德意志》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六分册:青年德意志》:[丹]勃兰兑斯着。高中甫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1月版。32万字。考察自从希腊解放战争打破梅特涅反动统治下德意志国家的沉寂、象征自由运动的拜伦形象成为德国诗界的楷模..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爱尔兰]乔伊斯着。黄雨石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版。23万字。主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是个爱尔兰孩子,幼时性情温顺,长大后敏感孤僻,上学时常受神父教师的惩罚,难以忍耐。现实生活中的许多..

青年近卫军

艺术家青年时代的肖像

艺术家青年时代的肖像 : 自传性现代长篇心理小说。詹·乔伊斯(参见“都柏林人”)著。1916年出版。中译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黄雨石译。 小说以主人公青年艺术家斯梯芬·迪德勒斯从幼儿、童年、少年、青年时代..

分裂的天空

分裂的天空 : 德国长篇小说。克·沃尔夫作。1963年在哈勒出版。1965年拍摄成电影。中译本重庆出版社1987年出版,刁承俊译。克·沃尔夫(Christa Wolf,1929— ),德国女小说家。生于兰茨贝格的商人家庭。1949年加入德国..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秘书处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一集),1992年11月版(第二集)。36万字。2册。1990年、1992年由全国青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首都10家新闻单位组织,先后两次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