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新闻统制(新闻)

伪满新闻统制:1932年3月1日,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下,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发表《建国宣言》,宣布成立伪满洲国。十多年中,日伪政权全面钳制新闻传播业。1932年10月,《出版法》颁布。1933年9月,满洲电信电话股份公司成立,垄断了东北的电讯业和广播业。1935年8月,伪《满洲日报》与《大连新闻》合为《满洲日日新闻》。同年10月,统辖东北全境新闻通讯的机构——满洲弘报协会成立。1937年8月,弘报协会颁布新闻言论强制政策,将大连《满洲报》和《关东报》,沈阳《民生报》、《民报》、《大亚公报》、《奉天时报》、《奉天报》,营口《营南日报》,哈尔滨《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停刊。1940年12月,伪满洲国实行一元化新闻专制的“弘报新体制”。伪国务院弘报处扩充机构,设置监督、情报、宣传三科,一切宣传机构均置于弘报处的控制之下。弘报处的人事任免和业务活动直接受伪国务总理大臣的监督。1941年8月,公布弘报三法,即通讯社法、新闻社法、记者法。除新组建的满洲国通信社成为伪国家机关,垄断新闻的收集和发布外,又建立起官办的三大新闻社,作为伪国家机关操纵整个伪满报纸的出版发行:1.康德新闻社,1941年成立,由18家报社合并组成,用汉文出版。2.满洲日日新闻社,1942年4月,由3家报社合并组成。用日文出版。3.满洲新闻社,1942年成立,由6家报社合并组成,用日文出版。1944年5月,《满洲新闻》与《满洲日日新闻》合并改出《满洲日报》。东北全境共有18座广播电台,是中国当时广播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日伪宣传机构不断掀起“日满提携”,“反共防共”,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宣传高潮。与此同时,大批不满日伪统治的报人和文章作者被抓被杀。

为您推荐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论战(新闻)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论战:国共两党签定“会谈纪要”后,国民党仍不时挑起冲突,积极准备内战。这时,重庆版《大公报》于1945年11月20日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责任归于共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21..

重庆“拒检”运动(新闻)

重庆“拒检”运动:1945年8月下旬,重庆杂志界联谊会集会,33家杂志社发表声明,今后不再将原稿送交官方审查。9月1日记者节,《新华日报》发表题为《为笔的解放而斗争》的时评,历数国民党当局长期实行原稿审查制度的恶果,..

批判《中国之命运》(新闻)

批判《中国之命运》:1943年3月,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出版,又一次煽动反共反人民的浪潮。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开展一场关于中国之命运的思想论战。从5月到10月的160多天中,发表重要政论、资料200多篇,达百万字。其..

为中条山战事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闻)

《野百合花》事件(新闻)

《野百合花》事件:1942年三四月间,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接连发表王实味写的《野百合花》,丁玲的《三八节有感》、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罗烽的《还是杂文时代》、萧军的《论同志之“爱”与“耐”》等一批杂..

延安《解放日报》整风(新闻)

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中国共产党党报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延安《解放日报》创刊后的半年多,由于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缺乏在农村根据地办党报的经验,每天用不少篇幅刊登来自外国通讯社的新闻,而对于各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

“皖南事变”后的《新华日报》(新闻)

“皖南事变”后的《新华日报》:1941年1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华日报》报道事变真相的消息和评论被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检扣。1月18日《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亲笔题写的两幅挽词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