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查

    新闻检查 : 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手段。

  新闻检查始于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从1529年开始以特许制控制出版业,使出版物只能发表有利于国家的言论。以后因印刷业发达,出版物增多,政府原来控制出版业开业的办法已不能控制报纸,于是由控制报纸的出版改为对报纸的检查。出版报纸历史较长的英国,制订了许多有关的法令。1662年,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通过限制新闻出版的法案,是世界上第 1个有关新闻检查的法规。

  现代各国对新闻传播控制的办法,有追惩制和预防制两类。追惩制,是对新闻传播中违反法律的言论给以法律制裁,但是政府不在传播之前实施检查。英、美等国均实行追惩制。预防制,是在新闻传播之前,由政府的专门机构对新闻单位准备发布的新闻及言论,事先加以检查,检查官员可以删改或撤销认为不宜发表的新闻和言论。

  中国从20世纪开始,曾长期实施新闻检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有新闻记事要受检查的规定;光绪三十三年(1908)颁布《大清报律》,宣布实施事前检查。这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法律(见清末新闻法规)。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党政府也实施新闻检查制度。1929年公布的《宣传品审查条例》、1930年公布的《出版法》、1930年公布的《出版法实施细则》、1932年公布的《宣传品审查标准》、1934年公布的《图书杂志审查办法》等,都有关于新闻检查的规定。1933年起,在南京、上海、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设立新闻检查所。抗日战争时期,在军事委员会下设立战时新闻检查局,各省、市也设立检查机构。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戡乱"名义继续实施新闻检查(见国民党政府的新闻法规)。

  



  中国共产党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根据军事需要,规定了对重要新闻的审查办法。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49年6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宣传部门、广播电台在广播地方新闻时,稿件须经党的机关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新闻检查机构。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于1949年11月11日对新华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发出指示,要求记者、通讯员将新闻稿交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当事人审阅,请他们帮助检查事实及政治上的问题,以防止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或政策上发生偏差。以后,当事关重大、新闻机构没有把握时,往往请有关单位帮助把关。

  参考书目

 李瞻:《世界新闻史》增订 7版,台北三民书局,台北,1983。

 W.施拉姆等:《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北京,1980。

为您推荐

书报检查(新闻)

书报检查: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依法对书报出版物的内容实行检查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检查,对某些有损或危害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团利益,以及有伤社会风化的内容加以限制,对某些书报加以禁止和取缔。一般分原稿审..

问卷设计的标准检查表(新闻)

问卷设计的标准检查表:研究者借以检查问卷设计的适切性的标准化程序。美国学者阿瑟·科诺色为问卷的设计开列了一张检查其适切性的标准检查表,其内容包括:1.关于所提问题的内容:这个问题是否清楚?它的用途是什么?这个问..

报刊保密检查总局(新闻)

报刊保密检查总局:全称为“报刊保守军政机密检查总局”,是前苏联报刊主要审查机构。隶属部长会议。其职责是审查国内全部出版物,审查所有从海关和邮局进口的出版物和视听材料。根据1990年公布的新闻出版法“不允许滥用..

普鲁士书报检查令(新闻)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 : 人体测量学的内容之一。借助于测量工具或器械,对人体的形态、机能和健康水平进行测定与检查。其目的是了解运动员身体发育情况,从而合理地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医务监督。此外,还可..

英国的检查制度

英国的检查制度 : 新闻法规在英国更多地表现为检查制,包括抢先检查(事前检查)和惩罚性检查(事后检查)。二者时常同时使用。一次惩罚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检查制度由当局或者代表当局对信仰、言论..

海湾战争中的新闻检查

海湾战争中的新闻检查 : 美国五角大楼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使用的限制新闻报道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招术的重演,其主要手段是建立联合报道组并配备陪同军官。战地记者只能在陆、海、空陪同军官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