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中的新闻战(新闻)

重庆谈判中的新闻战:1945年8月中旬抗战刚胜利之时,国民党中央社接连编发蒋介石两次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国是的电文。《新华日报》在转发这一消息的同时,撰写针对性社论《蒋介石先生哿电读后》。这篇社论被检扣,题目下一片空白。《新华日报》便将社论印成单张传单,夹在次日报纸中发出。传单上加注说明:我们一直呼吁着和平与民主,可是5天中当局就检扣了三篇表达我们意见的社论。在这种一手遮尽天下耳目的现状下,怎么能够让人民明白事实真相而发表公平的意见呢?这就引导人们关注谈判形势的严峻。8月28日,毛泽东应邀飞抵重庆。当天《新华日报》刊登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下午又特地发行号外。次日社论《毛泽东同志来渝》,阐释中共《宣言》提出的“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等6项办法是谈判的基础。同时,民营报纸《新民报》、《大刚报》等报记者亦到机场现场采访,《大公报》记者子冈发表本报特写《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各报消息、言论反映了广大读者渴望和平民主团结的愿望。《新华日报》除发表本报记者采写的报道和评论外,还在“群众信箱”栏中刊发大量读者来信,编发“内部参考”,及时反映舆论动向。《中央日报》关于“重庆谈判”的报道,只采用中央社编发的少量新闻稿,不发专访,很少发社论,借以缩小毛泽东到重庆的影响。而该报编辑部内部则常常连夜开会商讨对策,派记者四处搜集情报,编写“内参”。经过40天谈判,“双十协定”公布后,重庆各报都发表社论祝贺。《中央日报》亦发社论《政府与中共会谈》,基调仍然是须维护“军令政令统一”,才能“消灭团结的障碍”。

为您推荐

《重庆广播电视报》(周报)

《重庆广播电视报》(周报) : 四川省重庆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创刊于1956年6月27日,原名《重庆广播》。“文革”期间停刊,1980年12月25日复刊,更名为《重庆广播电视报》。先后辟有《广播评论》、《电..

重庆音像资料馆

重庆音像资料馆 : 重庆市广播电视局所属单位。1989年5月成立。建馆的宗旨是为了促进重庆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该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服务。主要任务是进行音像资料的收集、研..

重庆音像出版社

重庆音像出版社 : 重庆市广播电视局所属音像出版机构。1984年8月成立。是重庆市及四川东部地区发行音像制品的主渠道。已先后出版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及少儿等不同内容的录音带200多个片号,发行..

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

重庆市图书馆

重庆市图书馆:创建于1947年5月,其前身为“国立罗斯福图书馆”,1949年12月由军政会接管。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枇杷山正街93号,藏书306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89万册,期刊1.4万余种,中文现刊1323种,外刊1071种,报纸57种,各种技术报告7万件..

雾重庆

雾重庆 : 五幕话剧。宋之的编剧。又名《鞭》。重庆生活书店1940年出版。剧本以抗战期间陪都重庆城镇为背景,主要描写几个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的沉沦。这群青年是满怀爱国热情跑到重庆来的,但生活的压迫,恶浊社会风气的..

《雾重庆》

《雾重庆》:五幕话剧。作者宋之的,1941 年 11 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题名《鞭》,后改为现名。剧本通过几个流亡大学生的沉沦,抨击了国民党的腐败,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动摇性。沙大千、林卷好夫妻怀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