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报界揭露“校场口事件”(新闻)

重庆报界揭露“校场口事件”: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团体在较场口召开庆祝政协会议成功大会,国民党特务和暴徒破坏集会,打伤大会主席团成员李公朴、郭沫若和民众60余人,造成“较场口血案”。中央社发新闻把这一事件说成是“民众互相殴打”。《新华日报》团结重庆各报记者42人聚会,共同主张一面设法通过消息、评论报道事件真相;一面在报上发表42人联名致中央社的公开信,指出中央社报道不符合事实,并忠告说:新闻记者应以真实为原则。这种指暴为善,颠倒黑白的报道,只能鼓动暴徒制造惨案,增加人民的愤满,损失政府的威信。使读者从“公开信”中看清了事非曲直。

为您推荐

重庆音像资料馆

重庆音像资料馆 : 重庆市广播电视局所属单位。1989年5月成立。建馆的宗旨是为了促进重庆市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该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服务。主要任务是进行音像资料的收集、研..

重庆音像出版社

重庆音像出版社 : 重庆市广播电视局所属音像出版机构。1984年8月成立。是重庆市及四川东部地区发行音像制品的主渠道。已先后出版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及少儿等不同内容的录音带200多个片号,发行..

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

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是台北历史悠长的书店街之一,集中了大量书店、书摊和文具店。形成于五六十年代。据台湾小说作家朱星鹤(1936- ,湖南湘乡人)1976年前后的统计,则如从忠孝西路口右边第1家台湾书局起算,重庆南路右侧有书店..

重庆市图书馆

雾重庆

雾重庆 : 五幕话剧。宋之的编剧。又名《鞭》。重庆生活书店1940年出版。剧本以抗战期间陪都重庆城镇为背景,主要描写几个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的沉沦。这群青年是满怀爱国热情跑到重庆来的,但生活的压迫,恶浊社会风气的..

《雾重庆》

《雾重庆》:五幕话剧。作者宋之的,1941 年 11 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题名《鞭》,后改为现名。剧本通过几个流亡大学生的沉沦,抨击了国民党的腐败,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动摇性。沙大千、林卷好夫妻怀着一..

《雾重庆》

《雾重庆》 : 现代戏剧家宋之的五幕话剧,又名《鞭》,写于1940年,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剧本描写了几个流亡到重庆的大学生的沉沦,暴露了“大后方”城镇社会的黑暗。一群青年满怀爱国热情跑到抗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