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托扬诺夫,Л.

    斯托扬诺夫,Л. : 保加利亚作家。原名格奥尔基·斯托扬诺夫·兹拉塔罗夫,出身于乡村教师家庭。曾当过工人、校对员、记者和书报评论员。30年代曾主编进步刊物,1935年和1937年出席了巴黎和马德里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当选为反法西斯作家联合会常委,曾多次被捕入狱。1944年解放后,当选为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曾任作家协会主席、文学研究所所长和《斯拉夫人》、《九月》杂志主编等职务。他的早期创作曾受象征主义影响,如诗集《十字路口的幽灵》(1914)、《剑和语言》(1917)等。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保加利亚1923年九月反法西斯起义影响下,他以现实主义?址ù醋髁耸度死嘀浮?(1925),短篇小说集《上帝的惩罚》(1927),剧本《拉科维查之死》(1924)和《安提戈涅》(1926)。它们虽尚未完全摆脱象征主义的影响,但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统治集团。20年代末,在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的浪潮中,他的立场和创作发生了转变。1932年加入"劳动战斗作家联盟",主编《盾》、《文学评论》等反法西斯报刊,发表了许多政论作品。中篇小说《马托夫上校的银婚》(1933)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和君主法西斯制度的反动;《霍乱》(1935)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为背景,控诉了发动战争的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罪行,描绘了士兵们革命意志的形成过程。此外,还出版了诗集《人间生活》(1939),短篇小说集《妇人心》(1929)、《在先进岗位上》(1945)、《马尔斯的仁慈》(1945),长篇小说《黎明》(1945),剧本《狼儿看守羊群》(1937)等。这些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对资产阶级和法西斯主义作了揭露,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他还著有传记《瓦·列夫斯基》(1930)、《本科夫斯基》(1930)、《阿·斯坦鲍利斯基》(1931),并翻译了不少俄国作家的作品。他于1950年获得季米特洛夫文学奖金,1963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和"人民文化活动家"称号,先后三次获得季米特洛夫勋章(1958、1963、1968)。

为您推荐

斯特恩,L.

斯特恩,L. : 英国小说家。祖父为约克大主教,父亲为下级军官。他出生在父亲驻地爱尔兰,幼年随军迁徙,其后由亲戚资助入剑桥大学。1738至1759年,在约克郡当牧师。1741年结婚,但用情不专,以致妻子成疯。1759年发表《..

斯特拉博

斯特拉博 : 希腊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阿马西亚城一个显赫的富有家庭,受过语法、地理、哲学等方面的教育,游历过小亚细亚、希腊、埃及、意大利等地,在罗马(一说在家乡)度过晚年。他写过一部《史略..

《松迪亚塔》

《松迪亚塔》 : 黑非洲长篇英雄史诗,歌颂13世纪西非马里帝国的"国父"松迪亚塔一生的业绩。史诗由世袭的史官、民间艺人"格里奥"口头说唱流传下来,几内亚文学家、历史学家吉布里尔·塔姆西尔·尼亚奈(1932~  )..

斯托尔尼,A.

斯莱塞,K.

斯莱塞,K. : 澳大利亚诗人。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奥兰治城。中学毕业后在悉尼《太阳》报任记者。20年代初期结识了著名作家诺曼·林赛,1923年与林赛的儿子杰克·林赛合办《幻影》杂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26年出..

"四五年派"

"四五年派" : 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期间(1945~1949)出现的以诗人凯里尔·安哇尔为首的文艺流派。1946年11月19日凯里尔与一些年轻诗人和画家创立文艺组织"文坛社",并在《策略》周刊上开辟文艺专栏。他们的作品在创..

斯托,H.B.

斯托,H.B. : 美国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牧师。1832年她随父迁往辛辛那提市,担任教员。这座城市与南部蓄奴州仅一河之隔,她的一家积极参与援助逃亡奴隶的活动。她对黑人奴隶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奴隶制深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