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林斯基,J.

    卡普林斯基,J. :

生于塔尔图。母亲是爱沙尼亚人,父亲是波兰人,在爱沙尼亚并入苏联后被捕,死于狱中。卡普林斯基于1966年毕业于塔尔图大学,曾参与洛特曼符号学小组活动。对东方哲学很感兴趣,曾将《道德经》译成爱沙尼亚语。1980年发起抗议爱沙尼亚俄国化的行动,与另外39名爱沙尼亚知识分子联署《四十人公开信》。苏联解体前后参与爱沙尼亚议会的工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夜晚送还一切》(1985)、《十四行诗》(2005)、《夜的白蝴蝶》(2014),文集《夜自何处来》(1990)、《冰和巨人》(1995)、《此人和别人》(1996)、《两条滨河街上的春天,或感伤的美国旅行记》(2000)和《致父亲》(2003)等。

为您推荐

阿曼,K.

阿曼,K. : 生于今阿什哈巴德附近穷苦农民家庭,堂兄克吉洛夫·沙里对其帮助和影响很大。192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边在杂志社工作,边在教育研究所旁听研究生课程。1935年考入莫斯科历史、哲学与文学学院研究..

图尚,E.

图尚,E. : 生于一个多子女的铁路工人家庭。土库曼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第一位女飞行员,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诗人、人民作家。1937~1939年就读于阿什哈巴德师范学院。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国..

马赫图姆库里

马赫图姆库里 : 生于阿特拉克河及其两条支流交汇的河谷地带。诗人、学者之子,自幼在父亲任教的乡村学校学习,学会了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还学习了皮革制作、打铁、制作首饰等手工艺,后又在布哈拉与希瓦的伊..

沙里,K.

塔姆萨莱,A.H.

塔姆萨莱,A.H. : 生于北方的农民家庭。“塔姆萨莱”是作家所在小村的名称,后被用作笔名。塔姆萨莱是爱沙尼亚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在家乡接受初等教育后前往尤里耶夫(今塔尔图)上中学,同时开始文学..

拉菲

拉菲 : 生于波斯一贵族家庭,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上中学,曾在高加索地区亚美尼亚学校做教师。受19世纪50、60年代启蒙主义思潮影响,写出长篇《萨尔比》(1867)和中篇《后宫》(1869),抨击民族压迫和社会不公。..

巴伊拉莫夫,N.

巴伊拉莫夫,N. : 生于马雷州牧羊人家庭。当过小学老师。1957年毕业于国立土库曼斯坦大学语文系,语文学副博士。同年出任《少先队员报》文艺部主任,自1964年起先后担任多家报刊主编与土库曼斯坦国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