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柯瓦尼,T.

    契柯瓦尼,T. :

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第比利斯大学语文系学习。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诗集《库拉河畔的沉思》(1925)受未来主义影响。30年代起,作品逐渐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现实主义的特色。这一时期的诗集有《自然的大门》《让路吧,高山》《我走上祖国的旷野》,在诗歌中再现了格鲁吉亚民族的英勇历史。1941年参加共产党。卫国战争期间在前线报社工作。1947年以长诗《达维德·古拉米什维里之歌》(1942~1946)和《哥里》《卡尔特里的黄昏》《胜利的节日》《谁曾说过……》等诗获斯大林奖金。他的诗明朗乐观,含蓄热情,并有哲理色彩。晚年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写作。晚期诗作有组诗《阿嘉里亚之秋》。除诗歌外,他还写有不少关于格鲁吉亚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的评论著作。

为您推荐

格林琴科,B.

格林琴科,B. : 生于哈尔科夫地区一地主家庭,1874年就读哈尔科夫实科中学,1881年开始任教。其中短篇小说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题材,如《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1885)、《没有粮食》(1884)、《在寂静的柳树下面..

拉达乌斯卡斯,H.

拉达乌斯卡斯,H. : 生于波兰克拉科夫,卒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幼时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今新西伯利亚)上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全家返回立陶宛。后入考纳斯大学,研习立陶宛文学、德国文学和俄国文学,1936年成为..

纳希米,I.

纳希米,I. : 纳希米纪念邮票他同时用阿塞拜疆语、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写作。其诗歌以歌咏自然和人性之美为主题,在近东和中亚流传很广,对阿塞拜疆文学语言的建立和阿塞拜疆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纳希米..

唐克,M.

恰夫恰瓦泽,I.

恰夫恰瓦泽,I. : 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曾任驻沙皇宫廷使节。童年在彼得堡度过。1799年返回梯弗里斯。1804年参加山民起义队伍。失败后被流放至坦波夫,不久被赦免。1809年毕业于彼得堡贵族军官学校。参加..

库代别尔季耶夫,Sh.

库代别尔季耶夫,Sh. : 生、卒于东哈萨克斯坦州。通晓阿拉伯语、俄语、波斯语、突厥语。自幼研习东西方文学经典,七岁开始作诗。早期诗歌主题丰富,如1877年的《年轻人,我们找寻自己的路》,号召年轻人学习阿..

巴依热耶夫,M.

巴依热耶夫,M. : 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毕业于国立吉尔吉斯斯坦大学,1962~1964年在莫斯科的编剧与导演高级研修班学习。长期从事导演、编剧、记者工作。1990~1995年任吉尔吉斯共和国议会议员。创作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