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森,F.D.

    戴维森,F.D. :

生于墨尔本。12岁辍学,在父亲的农场做帮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加运送一批战马到英国,在英加入英骑兵队。战争结束后回到澳大利亚,一度经营农场,后协助父亲创办《澳大利亚人》杂志,同时进行小说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供职于联邦空军部、劳工部以及全国总后勤部,后复归农耕。

戴维森以写动物著称。代表作为《怯人》(1931),写的是一头牛的成长及其一生经历,却具有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实际上是借野牛对人类世界的反抗与逃避以及对山野丛林的向往,反映了人这一高级动物对自由的渴望与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比尔谢巴的水井》(1933)写的是战马,有“澳大利亚骑兵之史诗”之誉。《小灰》(1946)的主角则是一条狗,颇有美国作家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之神采。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永远是早晨》(1931)、《黑色人种的孩子》(1936)、《白荆树》(1968)以及短篇小说《通往昨天的路》(1964)等。

戴维森的创作深受H.劳森的影响,风格朴实、自然,充满乡土气息,尤以描写动物心理以及生活习性见长。

为您推荐

德里厄·拉罗谢尔,P.

德里厄·拉罗谢尔,P. :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祖籍诺曼底。父亲是律师。受司汤达尤其是M.巴雷斯作品的影响,很早就热爱写作。曾就读于私立政治学院,以外交事业为理想,因毕业考试不及格而一度想自杀。第一次..

德雷福斯事件

德雷福斯事件 : 犹太籍上尉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被诬陷为向德国出卖情报的叛徒,被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囚禁于法属圭亚那的魔鬼岛,在法国激起了民族主义的反犹浪潮。1897年,案情真相逐渐暴露,但法国当局..

戴思诺斯,R.

戴思诺斯,R. : 生于巴黎的一个中间商家庭。戴思诺斯从事过记者等多种职业。1922年加入超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积极地进行“自动写作法”的实验,创作了《海之星》(1924)、《为哀悼而哀悼》(1924)、《身体与财产..

德里叶,J.

弗雷姆,J.

弗雷姆,J. : 生于达尼丁郊区,卒于达尼丁。父亲是铁路工人,母亲曾是作家K.曼斯菲尔德的帮佣。怀塔基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奥塔戈大学师范学院学习。当过教师,也做过护士。20世纪40年代末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在..

弗洛芒丹,E.

弗洛芒丹,E. : 生于拉罗谢尔一个富裕家庭,卒于拉罗谢尔。学业优秀,生活无忧,但是与青梅竹马女友的初恋,以及后来到巴黎学习绘画,都遭到家庭的反对,直到1847年才得以自由地学习绘画和从事文学创作。多次去阿..

德莱尔姆,Ph.

德莱尔姆,Ph. : 生于西南部。德莱尔姆被国民教育部门分配到北方的诺曼底去当教师,在任教的同时热衷于写作。诺曼底的环境和生活节奏,特别适合喜欢描写琐碎事情和物品的德莱尔姆。他的第一篇短文是《弄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