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维尔卡,P.

    茨维尔卡,P. :

茨维尓卡(右)与友人的合影生于考那斯的一个农民家庭,卒于维尔纽斯。曾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后赴巴黎研究文学与艺术。1930~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诗集《第一次弥撒》(1928),短篇小说集《尼科乡的落日》(1930)、《日常的故事》(1938)、《橡树的根子》(1945)、《友谊的种子》(1947),长篇讽刺小说《弗兰科·克鲁克》(第1、2部,1934),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长篇小说《工匠和儿子们》(1936)等。此外还写了一些儿童文学读物。

他在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和压迫,表现立陶宛农民的不幸遭遇和阶级觉悟提高的过程,暴露法西斯侵略者的罪恶。他的作品富于民间文学情调和健康明朗的幽默,人物描绘生动,对立陶宛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1940年被选为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同年参加共产党。曾担任立陶宛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

为您推荐

沙希尔,B.

沙希尔,B. : 生于穷苦游牧民家庭。自7岁起就当雇工。虽未上过学,但在16岁就开始作诗。早期的诗歌《阿吉巴依》《巴依阿哈》《答毛拉卡西姆》等多针对巴依、毛拉、依禅,也描写劳动人民的沉重生活,如《假如..

迪勃罗瓦,V.

迪勃罗瓦,V. : 生于顿涅茨克。1968~1973年就读于基辅大学翻译专业,1985~1988年在乌克兰科学院谢甫琴科文学研究所读研究生。自1994年起在美国定居,在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所任教。20世纪70~80年代迪勃罗瓦是..

马兹维达斯,M.

马兹维达斯,M. : 1547年在德国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印出第一本立陶宛语图书《简明教义》,除教义外还有立陶宛语字母表、立陶宛语诗体前言和11首圣歌乐谱。此书共79页,印数约200~300册。他编纂的..

扎丹,S.

文茨洛瓦,A.

文茨洛瓦,A. : 生于农民家庭。1932年毕业于考那斯大学人文系。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早期作品有诗集《在黄昏时的小巷中》(1926)和《街上亮了》(1927)。1930年发表短篇小说集《暴风雨中的白桦》。1930~1931..

麦克洛德,J.

麦克洛德,J. : 生于温哥华。1978年在维多利亚大学获写作学士学位,1981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自1992年开始,麦克洛德先后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和昆特兰大学教授写作。2004年..

苏伊兹,G.

苏伊兹,G. : 生于爱沙尼亚南部一乡村教师家庭。16岁开始发表诗作。1901年创建文学团体“文学之友”。1903年创建文学团体“青年爱沙尼亚”,该团体主张爱沙尼亚文学对接欧洲文学传统,被视为爱沙尼亚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