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纳·米纳

    哈纳·米纳 :

生于叙利亚拉塔基亚市。叙利亚作家协会和阿拉伯作家联盟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叙利亚小说之父。童年时代在伊斯肯德伦(今属土耳其)的一个沿海村庄度过。1939年与家人一起回到拉塔基亚市。青少年时为养家糊口做过多种工作。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刻苦自学,最爱读高尔基和纪伯伦的作品。其间笔耕不辍,直至成为一名小说家。20世纪60年代初,曾在中国工作。

哈纳·米纳和叙利亚一些左派作家为1951年叙利亚作家协会的成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还积极呼吁建立阿拉伯作家联盟,在他和同仁们的努力下,阿拉伯作家联盟于1969年成立。

哈纳的大多数小说以大海为主题,关注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拉塔基亚的海员生活经历和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他描写底层阶级的苦难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哈纳毕生创作了40余部社会小说,其中多部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蓝灯》是哈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54年,被认为是阿拉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优秀作品,在叙利亚文学史上,堪称划时代作品。此小说以法国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拉塔基亚港为背景,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叙利亚劳动人民在战争、失业、饥饿、内忧外患中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苦难生活,也反映出他们反抗殖民当局的压迫和剥削,要求民族独立的英勇斗志。

《风与帆》(1966)是哈纳的另一部力作。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海员为活命与大自然斗争,追求社会的政治解放。《风与帆》被阿拉伯作协选为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语中长篇小说之一。其他的重要作品还有《雪从窗外来》(1969)、《阴天的太阳》(1972)、《凄凉的岁月》(1973)、《陈年残影》(1974)、《沼泽》(1976)、《水手的故事》(1981)、《主桅》《1982》、《遥远的港口》(1983)、《采撷季节》(1986)等。其中,《凄凉的岁月》也被阿拉伯作协选入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语中长篇小说之一;而《陈年残影》《沼泽》《采撷季节》是作者的小说体自传三部曲,以童年视角记录了哈纳在伊斯肯德伦的生活。文学评论家萨拉赫·法德勒评价《沼泽》是有史以来最诚实、思想最丰富、最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此外,还有一部自传作品《生活就是奋斗》流传于世。

哈纳的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后期越来越多地吸取了意识流、象征主义、时空交错、内心独白等现代派技巧。

为您推荐

阿卜杜·克里姆·卡尔米

阿卜杜·克里姆·卡尔米 : 生于巴勒斯坦图勒卡姆。在大马士革接受了中小学教育,毕业于耶路撒冷大学法律系。曾在海法当过律师。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创作诗歌号召人们起来点燃革命烈火。其长诗曾歌颂1936..

瓦里德·伊赫拉绥

瓦里德·伊赫拉绥 : 出生于叙利亚阿勒颇市。在阿勒颇市完成小学和中学,1954年就读于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的农业学院,1958年获得农业科学学士学位,1960年获棉花专业硕士学位。父亲艾哈迈德·伊赫拉绥曾任《..

阿姆林斯基,V.I.

阿姆林斯基,V.I. : 生于莫斯科,父亲研究生物学及生物学史。1958年毕业于当时的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开始做新闻工作者,并于当年在《青春》杂志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初恋的车站》,1969年起一直是此杂..

舍基卜·贾比里

阿卜杜·凯里姆·纳绥夫

阿卜杜·凯里姆·纳绥夫 : 生于萨勒米亚市。毕业于叙利亚大学英语专业。从事过教师、职员、《知识》杂志主编等职业。热衷于创作小说、电视剧和翻译。主要小说有《封闭的环》(1984)、《寻找极地之星》(1..

穆罕默德·欧姆朗

穆罕默德·欧姆朗 : 生于叙利亚塔尔图斯省。中学在德拉凯什学习,1959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曾在塔尔图斯中学从事阿拉伯文学教学工作。后迁至大马士革,在新闻部和文化与民族指导部工作。曾担任《导师》..

哈尼·拉希布

哈尼·拉希布 : 生于拉塔基亚省的一个村庄。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文学院英语系,留校当助教。之后获得联合国奖学金到贝鲁特美国大学学习,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又在伦敦获得博士学位。拉希布致力于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