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拉希布

    哈尼·拉希布 :

生于拉塔基亚省的一个村庄。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文学院英语系,留校当助教。之后获得联合国奖学金到贝鲁特美国大学学习,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又在伦敦获得博士学位。

拉希布致力于小说的革新,尝试对小说语言表达结构和叙事策略进行实验。其小说创作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极大地影响了阿拉伯当代小说的发展,成为阿拉伯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拉希布写过8部中长篇小说、3部微型小说集和一些文学批评专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败者》(1960)、《一个国度,它就是世界》(1965)、《一千零二夜》(1970)、《长夜鼾声》(1970)、《瘟疫》(1981)、《山丘》(1989)、《沙上写字》(1999)、《像海一样绿》(1999),微型小说集《理想城市》(1969)、《堂吉诃德的罪孽》(1978)和《绿如苦瓜》。此外,作者还将不少英文作品翻译成阿拉伯文。

处女作《失败者》从150多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1960年阿拉伯小说比赛一等奖。小说《一千零二夜》是作者从《一千零一夜》叙事结构中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部力作,讲述了30个人物故事,每一个人都遭遇了“六五战争”惨败的创伤。小说中每个人物既自成一体又彼此联系,作者用隐晦的手法揭示阿拉伯人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另外两部小说《绿如湿地》和《绿如田野》是作者对苏联解体、阿拉伯瓦解的现状的反思,反映了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小说风格。小说《山丘》(1989)亦是他在创作技巧上的一个突破,作者用隐喻代替对话,展示表面上互相矛盾的两个世界:神话和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小说中的人物和地名都具有隐喻性。作者还擅于创作微型小说,其微型小说结构紧凑,语言独特,充满幽默和智慧,表达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民族的忧患。小说《瘟疫》被阿拉伯作协选为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语中长篇小说之一。

为您推荐

阿姆林斯基,V.I.

阿姆林斯基,V.I. : 生于莫斯科,父亲研究生物学及生物学史。1958年毕业于当时的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开始做新闻工作者,并于当年在《青春》杂志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初恋的车站》,1969年起一直是此杂..

邵基·巴格达迪

邵基·巴格达迪 : 生于叙利亚巴尼亚斯。叙利亚独立后,他进入大马士革大学文学系学习,大马士革的求学经历对他文学和思想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大学毕业后,他在叙利亚教授阿拉伯语,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五年..

嘉黛·萨曼

嘉黛·萨曼 : 生于大马士革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母亲早逝,父亲艾哈迈德·萨曼曾担任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的校长和教育部部长。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她自幼背诵《古兰经》,大量阅读阿拉伯文学作品和西方诗..

迈姆杜赫·欧德万

尼扎尔·格巴尼

尼扎尔·格巴尼 : 生于大马士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堂祖父是叙利亚戏剧奠基人艾布·海利勒·格巴尼,其父亲则是一位学者型的外交家。尼扎尔·格巴尼于1945年大马士革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进入外交界,1945~1..

苏莱曼·伊萨

苏莱曼·伊萨 : 出生于土耳其伊斯肯德伦的拉塔基亚。父亲艾哈迈德·伊萨是当地的乡村教师,在父亲的启蒙下,苏莱曼自幼熟记古兰经、悬诗、穆太奈比的诗集和数千句阿拉伯古代诗歌。不到十岁便开始写诗,完..

海鲁丁·齐里克利

海鲁丁·齐里克利 : 生于大马士革。祖上是库尔德人。曾创办杂志《艾斯麦伊》,发表诗歌,宣传阿拉伯民族主义观点,被奥斯曼土耳其当局查封,被迫流亡到黎巴嫩贝鲁特任教。后回到大马士革创办《阿拉伯喉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