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列季阿科夫斯基,V.K.

    特列季阿科夫斯基,V.K. :

生于阿斯特拉罕的一个教区教士家庭,卒于彼得堡。起初在特罗伊茨克中学学习宗教知识,1723年进入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并开始文学创作。1726年初中断学业前往国外,先是在荷兰学习语言和西方文学,后到法国索邦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730年9月回国。1733年任彼得堡科学院秘书,1745~1759年任科学院院士,1759年退休。

1730年翻译了法国作家P.塔尔曼的小说《爱情岛之行》。特列季阿科夫斯基在为小说写翻译前言中,首次提出了古典主义艺术的一条重要要求,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是特列季阿科夫斯基对俄国新文学的形成做出的重要贡献。1750~1753年间创作了哲理叙事诗《费奥普季娅》,但未能发表。1766年完成了由法国作家F.费纳龙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改编而成的诗体小说《忒勒马科斯》,这部作品对俄国诗歌的贡献在于,作者第一次使用一种新的格律——无韵的六音步扬抑抑格。此外,还翻译了C.罗林的《古代史》(1749~1762)1-10卷和《罗马史》(1761~1767)1-16卷,以及J.-B.L.克莱维尔的《古罗马帝王史:从奥古斯都到康斯坦丁》(1767~1769)。

特列季阿科夫斯基是音节重音诗体的首创者。他在《新俄语诗律简论》(1735)中认为,借用来的音节体系阻碍了俄语诗歌的发展,并把重音引入俄国音节诗中,扩大了诗的最小音节单位,确定了音步的概念,进而提出了抑扬格和扬抑格的概念,把音步分为扬扬格、抑抑格、扬抑格和抑扬格四种,特别说明了诗中有规律重复音步的必要性,进而建立了区别于散文的俄语节律诗的声调模式,为M.V.罗曼诺索夫彻底改革俄语诗体奠定了基础。1748年出版的《谈正字法》是俄国第一本研究俄语语音体系的著作,《论古老的、中间的和新的俄国诗歌》(1755)论述了音节诗的历史特点。特列季阿科夫斯基还对翻译体裁及翻译理论进行了专门研究,《诗歌和散文的写作与翻译》(1752)两卷本奠定了诗歌翻译理论的基础。特列季阿科夫斯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理论家和实验性诗人,他为俄罗斯文学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作品体现了当时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贡献及其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为您推荐

《沙赫尔巴奴》

《沙赫尔巴奴》 : 1931年出版。小说聚焦于伊朗萨珊王朝末期,在阿拉伯人的进攻下,伊朗军队彻底溃败,末代国王亚兹徳格尔德三世逃跑,被杀死于中亚木鹿城。萨珊公主沙赫尔巴奴被阿拉伯人俘虏,但受到哈里发阿..

《坛格斯坦的勇士们》

《坛格斯坦的勇士们》 : 1931年出版。小说描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朗人民抗击英国殖民势力的斗争,讲述了伊朗坛格斯坦地区的人民对敌作战的真实故事。波斯湾沿岸坛格斯坦地区是伊朗主要的石油产..

托尔斯塔娅,T.N.

托尔斯塔娅,T.N. : 生于列宁格勒,父亲是物理学教授,祖父是苏联著名作家,外祖父是文学翻译家和诗人。197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古典语文系,是年结婚后随丈夫迁居莫斯科,成为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部的校对员,直..

《努奈和笔》

布阿莱姆·桑萨尔

布阿莱姆·桑萨尔 : 生于阿尔及利亚乌阿色尼斯山区一个小山村泰尼埃-艾尔-哈德。毕业于阿尔及尔的综合理工科师范大学,获工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政府工业部担任要职。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

捷拉皮阿诺, Yu.K.

捷拉皮阿诺, Yu.K. : 生于乌克兰刻赤的一个贵族家庭,卒于法国加尼。父亲是检疫医生,四等文官。青年时代加入共济会,1913年游历波斯时结识了拜火教的一位领袖,从此开始信仰玛兹达教,并终生迷恋神智学。1916..

《设置罗网者,或马兹达克的复仇者》

《设置罗网者,或马兹达克的复仇者》 : 第一卷于1920年在印度孟买出版,第二卷于1925年在伊朗德黑兰出版。小说以萨珊王朝末期风云变幻的历史为结构故事的核心脉络。萨珊末期,内忧外患,末代君主亚兹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