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璐奇不在场》

    《苏璐奇不在场》 :

出版于1979年。小说以两条线索平行展开:苏璐奇家庭的毁灭与乡村的消失交织在一起。苏璐奇的不在场,象征着在伊朗的现代化变革中,伊朗自身文化传统的依靠与屏障全都消失不在场,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中,旧传统被打破进而失落消亡,新秩序又没能建立起来,因而人们迷惘惶惑,不知所措。女主人公梅尔甘的彷徨无助也是整个社会的彷徨无助,整个民族在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失去身份。苏璐奇失踪了,但在梅尔甘和街坊邻居们的谈话与回忆中,他的形象逐渐凸显出来。他虽然不在场,却又始终在场,并一步步地逐渐成为一种象征——他是梅尔甘和孩子们的精神依靠,同时也是伊朗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在社会变革中失去身份、无所归依的民众的精神寄托。因此,虽然表面上看传统因被抛弃而失落消亡,然而传统就如同人的影子,人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因此,都拉特阿巴迪的《苏璐奇不在场》以一种崭新的方式看待农村问题,呈现了一幅伊朗农民在国家现代化改革的十字路口的艺术性画卷,是一个时代的艺术结晶,在伊朗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为您推荐

马赫穆德·都拉特阿巴迪

马赫穆德·都拉特阿巴迪 : 生于霍拉桑省萨布兹瓦尔市。童年在农村度过,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做过各种各样的杂活,比如放牧、修鞋、剃头、在工厂当学徒等。到德黑兰后先是在一家印刷厂做码字工,后在一家剧院..

德里斯·什莱比

德里斯·什莱比 : 出身于摩洛哥杰迪达城一个富商家庭。曾就读于卡萨布兰卡法语学校,后赴巴黎学习化学工程,博士阶段转攻文学和新闻学。毕业后定居法国,供职于法国广播界。什莱比作品的中心主题是东西方..

阿卜杜·卡迪尔·杰扎伊里

阿卜杜·卡迪尔·杰扎伊里 : 出身于阿尔及利亚中西部穆阿斯凯尔省的盖伊塔腊贵族世家。自幼跟随父亲接受苏非派宗教教育,少年时期前往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瓦赫兰求学,在文学、神学及教法学方面均取得..

捷列绍夫,N.D.

《菩提树》

《菩提树》 : 出版于2000年。小说上下两册,1038页,全书多达240个人物,其中60人在整个故事中具有重要作用。小说故事线索多头并进,如同菩提树枝叶繁茂又盘根错节。其中,最核心故事是阿扎尔帕德家族的兴衰与..

马鲁夫兄弟

马鲁夫兄弟 : 生于黎巴嫩扎赫勒市一书香门第。哥哥法齐·马鲁夫3岁时即开始阅读,后在大马士革和贝鲁特等地求学。1921年前往巴西从事实业。1922年在圣保罗创建“扎赫拉俱乐部”。1930年英年早逝。代表..

阿里·穆萨维·伽尔玛鲁迪

阿里·穆萨维·伽尔玛鲁迪 : 出生于库姆,在德黑兰大学完成高等教育,获文学博士学位。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诗集《穿越》(1970)曾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掀起了伊斯兰复兴主义诗歌的热潮。其中,最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