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曼,C.P.

    吉尔曼,C.P. :

生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卒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父系家族是名门望族,父亲是传记作家,在吉尔曼出生后不久便抛弃家庭。为了生计,母亲四处漂泊,对她后来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吉尔曼从小喜欢阅读,入学后勤奋上进,天生的敏悟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面曾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1878年,进入罗德岛设计学院。1883年结婚,次年女儿出生后,自己患上了严重的产后忧郁症,为了治疗,需要减少脑力活动,不能写作。这种疗法让吉尔曼痛苦不堪,但也为她后来创作女性主义作品提供了现实素材。1888年前往加州,积极参与女权主义等各种社会改革运动。1894年离婚,全身心投入各种社会活动中。在美国和欧洲各地演讲,还吉尔曼在妇女活动中致辞创作了大量诗歌、短篇小说、系列乌托邦小说,以及有关宣传女性权益的作品。1900年后定居纽约。1922年返回康涅狄格州居住。1932年查出患晚期乳腺癌,1935年服用过量氯仿自杀。

尽管一生命运坎坷,重病缠身,时而经济拮据,但吉尔曼却是一位高产作家,著作丰硕。其中包括近10部中篇或长篇小说,近200篇短篇小说,10多部散文著作,数部戏剧及诸多诗歌、传记或自传作品,还有大量日记、信件、演讲稿、政论文等。①长篇小说。主要是女性主义乌托邦小说三部曲,包括《移山》(1911)、《她乡》(1915)、《我们世界的她们》(1916),主题是呼吁女性主义社会改革与争取女性平等权益。②短篇小说。其中发表于1892年的《黄色壁纸》被认为是她的代表作,揭露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由于题材敏感,写法惊世骇俗,在出版时遭遇各种阻力,发表后褒贬不一,但还是成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早期经典作品。③学术性散文著作。最具代表性的如《女性与经济学》(1898)、《家:论家务及其影响》(1903)、《男人的世界》(1911)、自传《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一生》(1935)等。④诗歌作品。如诗集《在这个我们的世界上》(1893)和《为参政权而战诗集》(1911)等。

作为一位充满激情的社会活动家和改革家,吉尔曼具有激进色彩的女性主义观念,认为家庭是父权社会压迫女性的核心单位,男性与女性具有同样的智力和能力,必须获得应有的平等权利。人类进化史中的传统男女分工不是永恒的,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婚姻的文化结构必须打破,确立男女平等、女性独立、人与自然和谐等进步观念。她也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种族、阶级平等观念,认为应该摈弃资本主义社会在种族和阶级问题上的固执与偏见,建立一个和平、平等,在伦理上体现文明进步的新人类社会。她在性别、种族、阶级等问题上提出了诸多先锋性看法,特别是针对女性问题的看法,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生育、生理健康等方面,涉猎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各种深层次难题,对当时女权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女性书写的先驱者之一。

为您推荐

武尔夫,H.

武尔夫,H. : 生于渔民家庭。高级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参加过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后逃往瑞典,从事报纸编辑工作。20世纪40年代发表描写丹麦工人斗争的小说三部曲《四月的天气》(1942)、《事情就是如此》(194..

布隆姆贝,E.

布隆姆贝,E. : 生卒于斯德哥尔摩。曾在乌普萨拉大学攻读艺术史。担任过多家报刊的绘画与评论员。1918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寂寞之歌》。早期作品还有《大地》(1914)和《被俘的上帝》(1927)。作品以优美的韵..

萨尔维格,O.

萨尔维格,O. : 生于手工业者家庭。曾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艺术史和哲学。194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绿色的诗》。此后陆续出版诗集《我自己的房子》(1944)、《为数众多》(1945)、《人》(1948)、《郊区的诗》(1974)..

萨尔沃森,L.G.

席尔特,R.

席尔特,R. : 生于赫尔辛基。曾在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工作,后在出版社任总编辑。1925年因开书店失败自杀。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胜利者埃罗斯》(1912)和第二部短篇小说集《阿斯莫多伊斯与十三个人》(1915)..

《黄色壁纸》

《黄色壁纸》 : 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准自传体叙述方式,以作者患产后暂时性精神抑郁症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婚姻的家庭中备受摧残,最终走向疯癫的悲剧故事。叙事者“我”..

哈加林,G.G.

哈加林,G.G. : 生于阿尔纳峡湾,卒于阿克拉内斯。青年时期曾在渔船上工作。1916年入雷克雅未克的拉丁文学校学习,1年后去挪威,当过记者、教师。1927年回国后在北部的伊萨菲厄泽任图书馆馆长,1946年移居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