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尼耶,A.de

    谢尼耶,A.de :

生于君士坦丁堡,卒于巴黎。父亲是法国呢绒批发商,后被派往摩洛哥任总领事,在他3岁时回到法国。母亲是希腊人,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巴黎开办了“希腊”文艺沙龙。谢尼耶自认为是希腊后裔,热爱希腊。他在卡尔卡松地区度过童年后,于1773年来到巴黎进入纳瓦尔中学。1778年起就参加社交活动,并在母亲影响下开始创作诗歌。1782年曾短期从军,因觉得军营无聊而放弃军职回到巴黎。1787年起在法国驻伦敦大使馆任秘书。对法国大革命充满热情,梦想成为一个政治诗人。他于1790年5月回到法国,撰写了《网球场颂歌》,积极参与主张君主立宪的“1789协会”和斐扬派的活动,企图营救被推翻的国王路易十六,并为反对雅各宾派的《巴黎日报》撰稿。他在《夏洛特·科尔代颂歌》里为刺杀马拉的凶手叫好,因而于1794年3月7日被捕,关在圣拉扎尔监狱,在那里写作了《讽刺诗》。1794年7月25日,也就是M.-F.-M.-I.de罗伯斯比尔垮台的前两天,谢尼耶被送上了断头台。

谢尼耶受到了古典主义与启蒙思想的双重影响,是法国诗歌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他的诗大部分写于1783~1790年,大致可分为悲歌、牧歌、田园诗和科学诗。悲歌以写个人的爱情为主,牧歌和田园诗多以古希腊的风光为背景。他的作品大多是后人从他的遗稿中整理编辑而成,主要有《悲歌集》和《牧歌和田园诗集》。其中著名诗篇有写于狱中的《年轻的女囚》、歌颂古希腊诗人荷马的长诗《盲人》和《乞丐》,以及模仿古希腊诗体的几首“长短句”。他的诗歌语言典雅、节奏流畅,在题材与格律方面受古希腊文学的影响,情调忧伤、注重抒情,具有浪漫主义情调,因而被V.雨果誉为“古典主义中的浪漫诗人”。

为您推荐

谢尔菲格,H.

谢尔菲格,H. : 生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家私营企业的经理。1924年中学毕业后在大学就读了几年,即投身绘画、创作和记者生涯。20世纪30年代,在H.基尔克影响下,谢尔菲格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并..

蓬萨尔,F.

蓬萨尔,F. : 生于外省的维埃纳,卒于巴黎。蓬萨尔早年学习法律,翻译了G.G.拜伦的诗歌《曼弗雷德》(1837)。浪漫主义激起了他最初的热情,但他很快就回归新古典主义。1843年,V.雨果的戏剧《城堡里的伯爵》上演..

贝尔纳,T.

贝尔纳,T. : 生于贝尚松。贝尔纳最初在巴黎当律师,后来当过炼铝厂厂主,管理过自行车赛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是犹太人而被捕入狱。1891年,他在《白色杂志》上发表了第一批作品,1899年发表了小说《一个..

茹昂多,M.

诺迪埃,C.

诺迪埃,C. : 生于贝桑松的一个律师家庭,卒于巴黎。父亲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当地法庭的庭长,所以他从小就受到J.-J.卢梭思想的教育,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自由主义者。1802年因发表了一首讽刺拿破仑的诗歌而..

贝尔,M.

贝尔,M. : 生于阿德雷德。除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短暂旅居印度、英国等地,基本上生活在澳洲国内。他是新派作家的一员,早期以写短篇小说起家,1975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当代画像与其他小说》。创..

莱贝尔格,Ch.

莱贝尔格,Ch. : 生于冈德,卒于布鲁塞尔。莱贝尔格是M.梅特林克的朋友。他发表在《青年比利时的帕尔纳斯》上的《萨莉亚娜》(1887),接近于S.马拉美的风格。《隐约看见》(1898)和《夏娃之歌》(1904)表明他是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