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肖,H.

    米肖,H. :

1922年的一天,米肖偶尔读到了洛特雷亚蒙的散文诗《玛尔佗萝之歌》,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 。1927年发表了第一首诗《我曾是谁?》 。1929~1936年,他到南美、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游历,其间发表了《埃居阿多尔》(1929)、《蛮子游亚洲》(1933)等作品,表达了对世界和人的命运的感受:到处是不平和丑恶,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使他感到沉闷和压抑。他的诗歌《毫毛》(1937)中的“毫毛”是伏尔泰笔下的天真汉般的人物,总是与社会格格不入,处处受人欺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米肖的家于1948年遭到火灾,患肺病的妻子禁不住惊吓与世长辞。他在战争和妻子离世的双重打击下发表了《考验、驱魔法》(1945)、《面对牢门》(1954)等不少排遣内心郁闷的诗作。他感到生活和精神的压力越来越大,语言文字已远远不能排遣心中的苦闷,于是开始学习绘画,和许多新派画家一起探索绘画艺术。他用特殊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许多作品都只是用画笔在画布上随性涂抹,时而有线条,时而用颤抖的色彩堆砌,时而用文字或类似文字的线条和形象组成的画面来表达内心的情绪。此后,米肖诗画并进,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绘画作品。

工作中的米肖

米肖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过从甚密,更为赵氏作品中的神秘意境所吸引。为了更好地“诱使”自己爆发出所有的真实情绪,米肖竟然采取吸毒的方式,将自己吸毒后的各种感受,用语言、其他符号或绘画等各种方式记录、表现出来,绘画《破碎心灵中的宁静》就是这样的作品。米肖为此还对汉字进行过独特的研究,他发表的《中国的表意文字》(1975)认为汉字的书法最能表达人的内心体验。

为您推荐

织布歌

织布歌 : 织布歌每行诗有8或10个音节,尾音押韵,每一节有4~8行,以副歌结束全诗,加强了抒情色彩。织布歌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或为骑士的归来欢欣鼓舞,或哀叹情人的死亡,或诉说婚姻的不幸,或抱怨自己遇人不淑。 织..

米歇尔,L.

米歇尔,L. : 米歇尔是一个女仆的私生女,但是收养她的律师夫妇使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从小喜爱诗歌,曾把自己的习作寄给V.雨果,受到了雨果的赞扬。她长大后就读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农村当小学教师..

维勒贝克,M.

维勒贝克,M. : 生于法属留尼旺岛。父亲是深山导游,母亲是麻醉师,维勒贝克6岁起被寄养在祖母家,度过了孤独的童年。后来他就用祖母的名字作为笔名。获得农学工程师资格后,他又转入国立高等卢米埃尔学院学习..

穆尔豪斯,F.

神秘剧

神秘剧 : 它起源于教堂礼拜仪式中的戏剧化布道,最重要的主题是耶稣基督的受难,后来延伸到叙述耶稣的一生。神秘剧在圣诞节、复活节、五旬节等基督教的重大节日里演出,是城镇社会文化生活的盛大事件。法..

纳多,M.

纳多,M. : 生于巴黎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妇,后来劳累而死,她唯一的梦想就是想让儿子成为一个小学教师。纳多从小勤奋学习,毕业于圣克卢高等师范学校,1936~1945年担..

科赫,C.

科赫,C. : 生于塔斯马尼亚岛的首府霍巴特。为德国与爱尔兰人后裔,祖上于19世纪30~40年代移居澳洲。先后在霍巴特中学与塔斯马尼亚大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后一度在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做见习记者。其后尝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