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雅尔丹,E.

    杜雅尔丹,E. :

杜雅尔丹参与创办了《瓦格纳评论》(1885),并且主持《独立评论》(1886~1889),写作了《爱情喜剧》(1891)等诗篇,他在《自由诗的第一批诗人》(1923)中自称是自由诗的首倡者。他写过戏剧三部曲《安托尼亚的传说》(1891)、《往昔的骑士》(1892)和《安托尼亚的结局》(1893)。他还在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宗教史,撰写了一系列探讨基督教起源的著作。

杜雅尔丹的短篇小说《月桂树已被砍尽》(1887),最初在《独立评论》上发表,后来单独发行时只印了120册,几乎无人注意。小说主题是一个花花公子与一位女演员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讲述了这个年轻人的一天,没有什么情节,只是在4月的一个夜晚,他期待着与所爱的女演员约会,全篇都是他通过内心独白来表达的感受。J.乔伊斯发现了这种意识流的创作方法,认为这是“内心独白”的源头,并且借用这种手法写出了他的名著《尤利西斯》。

正是《月桂树已被砍尽》使杜雅尔丹名垂后世。它于1925年再版之后,他特地发表了论文《内心独白》(1931),认为内心独白是人物最隐秘、最接近于无意识的表达方式。他从此被视为从乔伊斯到S.贝克特,直至新小说的意识流创作方法的先驱。

为您推荐

杜阿梅尔,G.

杜阿梅尔,G. : 生于巴黎,卒于巴黎附近的瓦尔蒙杜瓦。杜阿梅尔毕业于大学医科和生物系,当过医生,1906~1908年组织了文艺团体“修道院文社”。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任《法兰西水星》月刊的文艺评论栏主编,..

普拉伊,H.

普拉伊,H. : 生于巴黎。父亲是木匠,母亲是修藤椅的女工。普拉伊最初当杂工,1923年进入格拉塞出版社做新闻工作,创作了《他们是四个人》(1925)、《每天的面包》(1931)、《世上的受苦人》(1935)、《士兵的面包》(1..

昆德拉,M.

昆德拉,M. : 生于捷克的布尔诺。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昆德拉从小就学弹钢琴,一步步走进音乐世界。他曾加入共产党,迷恋音乐、诗歌和电影,从事诗歌、散文、剧本创作,并在布拉格电影学院教书。早在1958..

格洛弗,D.

格诺,R.

格诺,R. : 生于勒阿弗尔,卒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到巴黎学习哲学,加入超现实主义运动,但由于个人原因在1929年与A.布勒东决裂。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入伍,1951年当选为龚古尔学院院士。从出版小说《麻..

斯坦纳尔,S.

斯坦纳尔,S. : 生于西北部的伊萨菲尔德。上学不多,又因一只手有残疾,难以找到工作,长期遭受失业痛苦。他靠自学成才,孜孜创作,不断探索,成为冰岛现代主义诗歌的创始人。在冰岛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第一部..

格勒尼埃,R.

格勒尼埃,R. : 生于北方城市冈城。在南方的波城长大。格勒尼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1942年退役后,在索邦大学学习文学和哲学,曾师从G.巴什拉尔。他依靠在学校兼任学监谋生,同时参加抵抗运动。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