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文学 : 表现主义是一场对绘画、戏剧、小说和诗歌均有颇大影响的运动。它产生在印象主义运动之后,在 “使内在情感外化”的程度上超过了印象派。其与以往不同的最主要的方面是,自动摈弃现实主义方法和自然主义方法,抛弃逼真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物体在艺术中成为传达人物、作家和艺术家的印象和情绪的媒介,而不是作为表现工具。换句话说,表现主义文学的出现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次较大的冲击,它无论在题材上和风格上都试图突破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和文学传统。例如在绘画中,“童年”不是用一幅描绘孩子在玩耍或在学校里的传统画来表示,而是通过看起来似乎不太分明的被扭曲了的躯体上的一些细小部分来暗示出来,或者来传达艺术家对“孩子”这个概念的印象。
德国表现主义文学运动发生在1910至1925年期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首先在戏剧中表现最为突出,嗣后也许是通过舞台才又进入了其他文学领域。本世纪初期,首先在德国戏剧中露出表现主义苗头。它的产生有种种社会原因:社会逐渐膨胀,机构日趋庞大,出现了贬低艺术的倾向,迫使艺术家们寻找新的途径,才能使艺术形式继续成为对人类有用的工具; 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家把人们灵魂深处的幻觉公诸于世,从而向艺术家提出挑战,要他们准确地将其记录下来; 同时,马克思主义影响深入人心,连非马克思主义艺术家也意识到个人离不开整个社会; 面对这种种压力,在瑞典最先出现了斯特林堡的可以奉为楷模的戏剧,他在《死亡的舞蹈》(1901)和《一出梦的戏》(1902)两个剧本中,大量使用了超现实主义手法。二十年代,表现主义戏剧在欧洲盛行一时,主要代表剧作家有德国的弗兰克·魏德肯、盖欧尔格·凯撒、恩斯特·托勒和捷克的卡莱尔·恰佩克。这种戏剧有自己的特点: 不真实的气氛,情节的梦幻性,扭曲和支离破碎,单个人物贬值(人物往往被称为“父亲”或 “银行职员”),舞台布景是反现实主义的,缺乏连贯性,人物对话简短。表现主义戏剧对皮兰德娄和洛卡的影响很大。在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印象和情绪来表现外观世界,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法。最著名的例子是乔伊斯的《为菲尼根守灵》。当然,在使用意识流技巧的作品中也时常有表现主义成分和手法,象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的“女魔”篇就是一例。也许正是弗朗兹·卡夫卡最全面地将表现主义戏剧手法移植到小说之中。
表现主义对美国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对美国戏剧的影响特别明显。尤金·奥尼尔的《琼斯皇》(1920)通过象征性场面和声响效果塑造出一个受种族主义影响的犹如惊弓之鸟的现代黑人形象。埃尔默·赖斯的《加算机》(1923)用转动舞台和别的非现实主义手段描绘了在大商业中无能为力的小人物零先生眼中的一个机械的、毫无生气的、令人望而生畏的世界。到1925年,表现主义文学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到三十年代初期遭到纳粹分子的压制,但它继续对英、美文学和欧洲文学和艺术产生影响,例如对桑顿·怀尔德的《九死一生》(1942)、克利福德·奥德茨的《等待莱弗蒂》(1935)和阿瑟·密勒的《推销员之死》(1949)、对田纳西·威廉斯的个别剧本、对荒诞派戏剧有影响,对艾伦·金斯伯格和其他垮掉派作家的诗有影响,对贝克特和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有影响,对许多电影也有影响。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