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

《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文物出版社1987年11月版。20万字。1958-196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发掘了小屯西地、苗圃北地、高楼庄后岗、张家坟、梅园庄、白家坟、王裕口、孝民屯、北辛庄和大司空村等处殷代遗址,发掘重点是手工业作坊和某些居住址,另外,还发掘了两处殷代墓地。本书遗址部分将性质接近的集在一起介绍;文化遗物部分按时代早晚分为“梅园庄Ⅰ期”与殷代(即苗圃各期)两部分。在殷代部分中,有关铸铜和制骨遗物分别在有关遗址中介绍,其余均按器物的质地,加以统一的分类、分式综合叙述。至于各遗址中所出器物的品类、式别及其数量,则分列附表以备参考。墓葬部分,按墓葬形制及葬具的不同,分长方形竖穴墓与陶棺葬两类叙述,后岗南坡的1座圆形祭祀坑附此。报告发表了全部资料,为研究殷墟的范围、布局,殷墟文化的发展序列,陶器分期以及殷代的铸铜工艺、制骨工艺等问题提供了方便,对研究殷代墓葬的分期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为考古学专刊丁种第三十一号。书中有插图204幅,黑白图版80面。

为您推荐

《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

《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黄文弼着。文物出版社1983年10月版。14万字。作者于1957年9月20日至1958年9月底在新疆调查了5个专区、2个自治州、2个市、24个县,行程达14000余公里;踏察了古城、寺庙等各类遗址127处(..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云南省博物馆编着。文物出版社1959年9月版。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于1956-1957年发掘,出土遗物达3500余件,其中大多数是2000年前滇池地区少数民族的遗物,少量是从中原传去或摹仿中原制作..

《沣西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丁种第十二号)》

《沣西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丁种第十二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63年3月版。25万字。1955年-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长安县沣河西岸发掘客省庄和张家坡两个地点。客省庄遗址包括仰韶文化..

《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丁种第十五号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版。55万字。2册。河北省满城陵山汉墓分1号墓与2号墓,为西汉中山国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墓。刘胜与窦绾墓规模大,随葬品丰富,是..

《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

《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文物出版社1987年11月版。20万字。1958-196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殷墟发掘了小屯西地、苗圃北地、高楼庄后岗、张家坟、梅园庄、白家坟、王裕口、..

《武功发掘报告》

《武功发掘报告》:副名:浒西庄与赵家来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版。20万字。浒西庄与赵家来遗址是陕西渭水流域漆水河两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遗址。浒西庄遗址东临漆水,面积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