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日光。
晷(名),日影。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葱葱紫蔚,礧碨瓌玮,含光晷兮。”礧碨(lèiwěi),亦作“碨礧”,同“磊碨”,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瓌玮(guīwěi),魁异,魁梧。宋·秦观《游汤泉记》:“巽向而望,自定山转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亘二百里。迅驰而矗立……各挟其伎以效履之下。”又指“光阴”,见该条。
【释义】:
日光。
晷(名),日影。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葱葱紫蔚,礧碨瓌玮,含光晷兮。”礧碨(lèiwěi),亦作“碨礧”,同“磊碨”,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瓌玮(guīwěi),魁异,魁梧。宋·秦观《游汤泉记》:“巽向而望,自定山转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亘二百里。迅驰而矗立……各挟其伎以效履之下。”又指“光阴”,见该条。
[古汉语]崦嵫:【释义】: 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境。传说为日落之处。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王逸注:“崦嵫,日所入山也。”羲和,神话传说他驾着六龙为太阳赶车。弭(mǐ),止;节,同“策”,鞭子。即停止鞭龙让车..
[古汉语]天光:【释义】: 日光;天空中的光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士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汉·张衡《东京赋》:“扫朝霞,登天光于扶桑。”唐·李白《狱中上崔相涣》诗:“羽翼..
[古汉语]大蒙:【释义】: 亦作“太蒙”。古谓日落处,指西方极远的地方。《尔雅·释地》:“西至日所入为大蒙。”郭璞注:“即蒙汜也。”《淮南子·汜论训》:“丹穴、太蒙、反踵、空同、大夏、北户、奇肱、修股之民,是非各异,习..
[古汉语]二曜:【释义】: 指日、月。亦作“二耀”、“两曜”。曜,光辉。亦为日月星的总称。《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二仪,均明二耀。”《隋书·律历志中》:“悬象着明,莫大于二曜;气序环复,无信于四时。”宋·苏舜钦《符瑞》:..
[古汉语]儒书:【释义】: 儒家经籍。《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杜预注:“鲁据周礼,不肯答稽首,令齐、邾远至。”汉·王充《论衡·讲瑞》:“儒书之文,难以实事。”唐·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