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日、月。
亦作“二耀”、“两曜”。曜,光辉。亦为日月星的总称。《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二仪,均明二耀。”《隋书·律历志中》:“悬象着明,莫大于二曜;气序环复,无信于四时。”宋·苏舜钦《符瑞》:“夫二曜五纬,夫地之精气,其本在下,而大人统之。”清·顾炎武《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释义】:
指日、月。
亦作“二耀”、“两曜”。曜,光辉。亦为日月星的总称。《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二仪,均明二耀。”《隋书·律历志中》:“悬象着明,莫大于二曜;气序环复,无信于四时。”宋·苏舜钦《符瑞》:“夫二曜五纬,夫地之精气,其本在下,而大人统之。”清·顾炎武《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
[古汉语]小功:【释义】: 丧服名,五服的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较大功为细,缌麻(五服之一)为粗。服期五月。《仪礼·丧服》:“小功者,兄弟之服也。”贾公彦疏:“但言小功者,对大功是用功粗大,则小功是用功细小精密者也。”《..
[古汉语]儒书:【释义】: 儒家经籍。《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杜预注:“鲁据周礼,不肯答稽首,令齐、邾远至。”汉·王充《论衡·讲瑞》:“儒书之文,难以实事。”唐·白居易..
[古汉语]儒生:【释义】: 儒士,指通晓儒家经书,尊奉孔子学说的人。汉以后也泛指一般读书的人或学者。《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汉·王充《论衡·超奇篇》:“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
[古汉语]儒学:【释义】: 儒家学说及其学派,以十三经为指箴。其学派为孔子所创立,后儒所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世界有深远影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世之学老子者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
[古汉语]儒士:【释义】: 通晓儒学的学者。《墨子·非儒下》:“今孔某之行如此,儒士则可以疑矣。”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兵兴之士,武贵文寝,俗人视儒士如仆虏,见经诰如芥壤。”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始悟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