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索

走索:【走索】又称“舞”、“高经”“履索”、“踏索”、“短戏”等,古代杂技节目之一,是由一个或数个艺人(多为女艺入)在悬空的绳紫上表演各种优美舞姿或其他高难的惊险动作如倒挂、旋转的技艺。
汉张衡《西京赋》云“走索上面相逢”,唐李静注日:“索上,长绳系两条于柱,举其中央,两入各从一头上,交相度,所调舞者。
”又《汉文帝纂要》云:“百戏超于秦汉曼延之戏,后乃有“高纸’、‘吞刀’、‘履火’、‘导橦’。
”汉李尤《平乐观赋》云:“陵高履索,跃旋舞。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云:“戏……梁三朝伎调之高或日戏绳,今谓之踏索也。
”的定索表波说:“以二大丝绳系两柱,上,头间相去数丈、两侣女对舞,行宁绳上,对面道逢,切肩而不倾。
”两个女艺人在高悬的绳索上飘然起舞,灵巧稳当,体态轻盈,塑造出十分优种物件的技艺,中。
现代的蹬技隶属其踢有站立式和仰卧式两种。
踢弄小而轻的东西多取站立式,艺人把所踢的东西随心所欲地踢到身体的某个部位如头或肩上,连续不断,而不致肤落。
如《梦梁录》中提到的“踢瓶”、“踢笔墨”、“踢碗”等。
对于大而重的物件,艺人多取仰卧于地或桌上的姿势,用双足舞弄桌、梯、缸、人等。
明末历史小说《隋炀艳史》木刻本有插图描绘出当时的“蹬缸”表演:裸袒上身的力士仰卧榻上,双足蹬动大缸,缸中坐一儿童,缸上有一丽人单足鹤立,吹着长笛,甚是潇洒。
到清代,表演蹬技的多为女艺人,使这一杂技节目更为精彩。
清顾我乐有诗《汾州观太平村妇瓮戏》描写道:“以背贴案双足举,先弄革鼓声礌。
须爽异瓮夹股际,乘势瞥向纤跌缀。
盘旋转侧总丽空,高撑只以足为蒂。
徐踹瓮口仰射天,卓立不动无偏颇。
玉女一见定含笑,谓可分植华池莲。
似此位置稳不落,已令观者神错愕。
决起忽疑两翼添,飞回仍在双翘著。
戏毕翻身下地行,鬓发不乱脸不報。
”清诸联《明斋小识》也谈到一女艺人的蹬技表演,“仰卧于地,伸足弄,旋转如风。
少焉,左足掷,高约二丈,将坠,以右足接之。
右足掷,左足接之。
更置一架,两足运两,往来替换,若梭之投,若球之滚,若鸟之飞翔,忽欹忽侧而不离于足。

为您推荐

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鱼龙曼延】又称“曼延鱼龙”、“澜鱼龙”、“烂漫之戏”,是汉代一个规模巨大的杂技节目。 《汉书·西传赞》,“武帝……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曼延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唐颜师古注曰:“曼延者,即张衡西京..

弹词

弹词:【弹词】曲艺门类之一,指江浙一带以弦乐如琵琶、三弦等伴奏的说唱艺术。 其名称因地有异,苏州称弹词,扬州称弦词,杭州称南词,宁波称四明文书。 弹词由宋代“鼓子词”发展而来,据清初陶贞坏长篇弹词《天雨花》中所说的“..

律博

律博:【律博】近体诗的一种。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按律诗者,梁陈以下声律对偶之诗也。 ”与徐同代的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也说:“大抵律诗拘于定体,囿弗若古体之高远s然对偶音律,亦文辞之不可废者。 ”律诗有严..

歌行

存檬

存檬:【存檬】即爬竿,在竖竿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的杂技艺术。 东汉张衡《西京赋》记载了当时的杂技节目“都卢寻(t6ng同)”和“戏车高檀”,前者指的是由都卢这个地方传人的竿技,后者则是在戏车上进行的竿技,张衡还对戏车高..

绝句

绝句:【绝句】五官四句,简称五绝;七宫绝句是七言四句,简称七绝。 绝句要求偶句(二、四)押平韵,第三句末用伏声,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绝句形式短小精悍,内容凝炼隽永,要求作家有更高的概括能力。..

杂技

杂技:【杂技】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的总称。 《魏书·乐志》:“(天兴)六年冬,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技,造五兵、角瓶、麒麟、凤凰、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点、高级百尺、长赶、缘檀、跳九、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