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则爱,爱则传

美则爱,爱则传:【美则爱,爱则传】指美感的基本感情色调及其作用。
宋周敦《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魔,徒饰也。
况虚车乎?文辞,艺也:道德,实也。
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周敦颐虽.提出“文以载道”,表现出重道轻文的倾向,但他并不否认文采饰言的作用,而且还认为重要的内容需要有美的形式(文)配合,才能令人爱悦,为人接受、传扬。
其本意是论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客观上却揭示了美感的基本感情色调是爱悦。
由于爱悦。
审美对象才具有生命力,传之广远。
宋欧阳修《欢阳文忠公文集》卷六十七《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亦有类似论述:“《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君子之所学也,以载事,而文以饰宫,事信官文,乃能表见于后世。
《诗》、《书》、《易》、《眷秋》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久远。
……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恶而兴废之。
”所谓“事信言文”,是指内容真实形式华美,这样的“言”才能引人喜爱,“其传尤远”。
欧阳修这段话同样揭尔了美感的基本感情色调及之于今,贱于铜铁。
故昔以隐居求志为上,今以山林之儒为不肖。
故圣世人之良干,乃暗俗之罪人也;往者之介洁,乃末叶之赢劣也。
”对于失明的入来说,龙袍与麻褂价值相同,再美的彩饰也毫无意义;对于聋者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不能“以明鉴给矇警,以丝竹娱聋夫”(《抱扑子·内篇·极画》)。
离开了主要的审美感觉器官(眼耳),审美活动就不能进行,而美感是具有形象性和直觉性的特点的。
当然也不能忽视情感与心智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知音悦耳,冶姿心。
”(《抱扑子·外篇·知止》)“妍姿烟貌,形式不齐,而悦情可均。
丝竹金石,五声诡韵,而快耳不异。
”(《抱扑子·外篇·博喻》)美感不仅是快耳悦目的,也是赏心娛情的,是一种来源于客观事物之美的赏心悦目的精神活动。
由于古今、习俗、才情、地位、认识、偏好等不阀,因而对事物的美丑常常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例如对夏后所佩带的璜这种玉器,古入把它看作价值连城,珍贵得很,而今人则把它看得贱于铜铁。

为您推荐

认之所美

认之所美:【认之所美】指审美现象乃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的一种精神需婴。 《庄子·齐物论》,“毛嫡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鹿见之决骤。 ”《庄子·至乐》:“《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渦庭之野,鸟闻之..

华朴

华朴:【华朴】“华”与“朴”,意思相对,主要指文采的华丽和质朴。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史之领于文也,犹衣之需乎采,食之需乎味也。 采之不能无华朴,味之不能无浓淡,势也。 华朴争而不能无邪色,浓淡争而不能无奇味。..

美者美,甚不知其美

美者美,甚不知其美:【美者美,甚不知其美】庄子美学命题之一,指外表美而德行不美的人不是真正的美入。 《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入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白:‘其美者..

写心传神

法天

法天:【法天】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指效法自然之意。 “法天”与宜子的“贵真”合为双璧。 《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地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

以天合天

以天合天:【以天合天】庄子美学命题,指以人之天性去舍物之天性,亦即在审美过程中,以主体的自然无为方式去表现客体的自然本性,使主客体达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审美境界。 《庄子·达生》在“梓庆削木为铖”的寓官中,借梓..

意境

意境:【意境】这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 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指作家主观的意志或情意;境,即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生活。 意和境的结合就是作家的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客观现实同作家情思理想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