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为多,以多为少

以少为多,以多为少:【以少为多,以多为少】说明文学创作典型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
以有限的艺术形象表现无限的广幅生活,将无限的广阔生活概括集中为有限的艺术形象,是多与少的互相转化和对立统一。
宋周辉《清波杂志》:“舒马迁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少为多,以多为少,唯唐宜公得迁文体。
”苏轼《书鄢王主簿所折枝》也有类似的描述;“谁知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王直方《王直方诗话》,“荆公作内相对,翰苑中有石榴一丛,枝叶茂盛性发一花。
公诗云:“被叶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陈善《扪虱新话》也说:“唐人诗有‘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之句。
闻旧对尝以此试画工。
众工竟于花卉上妆点春色,皆不中选。
唯一人于危亭领缈、绿杨隐映之处,画一美妇人凭栏而立:众工遂服,此可警体诗人之恋矣。
”明谢棒则明确提出要“以数言而统万形”的观点,他在《四溪诗话》卷三中说:“夫情景有异同,模写有难易,诗有二婴,莫切于斯者。
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当自用其力,使内外如一,出入此心而无也。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兔。
同而不流于俗,异而不失其正,岂徒丽炫人而已。
然才亦有异同,同者得其貌,异者得其骨。
人但能同其同,而奠能异其异。
吾见异其同者,代不数人尔。
”[诗犹文也,悉直责曲】说明诗文的写作要避免平直呆板而力求曲折多姿。
满施补华《岘庸说诗》:“诗犹文也,忌直贵曲。
少陵‘今夜州月,国中只独’,是身在长安,忆其妻在腳州月也。
下云“遇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旁衬之笔: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要矣。
‘香雾云’、‘清辉玉臂’,又从对面写,由长安通想其妻在州看月光景。
收处作期望之,恰好去路,‘双照’对紧‘独看’,可谓无笔不曲。
”所引的诗为杜甫(少陵)的《月夜》。
讽刺诗更要避免直露,力求委婉曲折。
清沈德潜《说诗阵语》;“讽刺之词,直诺易尽,婉道无穷。
卫宜要无复人理,而《君子們老》一诗,止道其容饰衣服之盛,而首章末以‘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二语道露之。
鲁庄公不能为父复仇,防闲其母,失人子之道,而《猗嗟》一诗,止道其威仪技艺之獎,而章首以‘猗嗟’二字讥叹之。
苏子所谓不可以官语求而得,而必深观其意者也,诗人往往如此。

为您推荐

化俗为雅

化俗为雅:【化俗为雅】指文学创作中,在一定?条件下粗浅通俗可转化为文雅深致。 清黄图现《看山阁闲笔·文学部》,“元入白描,纯是口头言语,化俗为雅。 亦不宜过于高远,恐失词旨,又不可过于慨,恐类乎俚下之谈心。 ”结合元人的..

虚实柜间

虚实柜间:【虚实柜间】①说明生活基础与艺术虚构的辩证关系。 虚构人物形象要有一定的生活依据:有生活依据的人物形象也要经过虚构创造。 清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总批:“张青述鲁达被毒下,忽然又撰..

陈熟生新

陈熟生新:【陈熟生新】与“生熟相济”通。 说明文艺创作中陈熟与生新的对立统一关系。 清叶燮《原诗》卷三外编上:“失庆陈热者,必趋生新,而厌生新者,则又反趋陈熟。 以愚论之:陈熟、生新,不可一偏,必二者相济,于陈中见新,生中..

俗写雅

于无文字中著文字

于无文字中著文字:【于无文字中著文字】说明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有无相生”的道理。 在不用文字正面描写主要对象的地方,即用旁衬的手法着力描绘,从侧面表现。 清蔡元放《水浒后传读法》:“有烘云托月法:燕青之与卢俊义是..

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

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淡中版美丽,虚处著工夫】指作家善于在平淡之木蕴藏着深厚的美的内容,又善于寓实于虚,于虚处见精神。 清薛雪《一飘诗话》“‘淡中藏美丽,處处见工夫。 ’方處谷语也,似乎识得诗中甘苦,何以《滴奎律髓..

文质相称

文质相称:【文质相称】指文与质即形式与内容配合得很相称,达到和谐的统一。 梁刘《文心雕龙·才略》:“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 ”荀况是学术界的领袖,但描摹事物来作赋,文辞和内容相称,确是表达出大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