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骨色相和,神彩置发

此山骨色相和,神彩置发:【此山骨色相和,神彩置发】对山野的一种审美观点,把山作为有生命的机体,认为值得称美的山应是神骨与色彩都达到和谐的统一,相得益彰。
明袁中道《珂雪斋文集》卷七《游太和记》,“大都自然胜者,穷于点缀,人工极者,损其天趣。
故野逸之与浓丽,往往不能相兼。
惟此山骨色相和,神彩互发,清不稿,丽不俗。
”兴建园林时,必依赖自然,但单有自然,没有人工,则显得粗糙,点缀不当;而过份注意人工,则又会破坏其天然趣味。
要使之兼有野逸与浓丽,就得使自然与人工巧妙地结合,正如阙铎在《园冶识语》中说的那样:“凡所以利用天然,施以人巧,历历如绘。
”中国诸多名园,如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园林等都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产物。

为您推荐

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

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牡丹花以长千丰叶者为佳】说明牡丹花佳美,是因为它有颀长的干和丰厚的叶。 清初周亮工纂《尺牍新钞》一集载唐堂《与周雪客》:“牡丹花毕竟以长干丰叶者为佳。 今人求花之大,而不顾其干,有干不满..

园林巧于固惜,精在体度

园林巧于固惜,精在体度:【园林巧于固惜,精在体度】园林艺术的审美创造要得体、合宜,有赖于“因”、“借”。 明代计成《园冶·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極,泉流石注,互借资,宜亭..

借景

借景:【借景】对园林空间进行艺术处理的一种手法。 通过借景,欣赏者可以以小见大,突破空间的限制,获得丰富的美的感受。 明代计成《园冶·兴造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

山林富阙标政

雕塑

雕塑:【雕塑】主体形态的艺术美之一。 清代赵执信《谈龙录》:“钱塘洪昉思(昇),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 一日,并在司寇宅论,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戴一不具,非龙也。 ’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

率榭楼含曲径回廊与山水风月

率榭楼含曲径回廊与山水风月:【率榭楼含曲径回廊与山水风月】亭榭楼台曲径回廊的设置与山水风月等自然景物有密切的关系,山水风月可增其妙。 明代张岱《琅嬛文集·吼山》,“吼山云石,大者如茫,小者如醬,孤露孑立,意甚肤浅。..

峭壁之设,要有方丈悬迷之势

峭壁之设,要有方丈悬迷之势:【峭壁之设,要有方丈悬迷之势】园林艺术中造峭壁要造得生动,使壁有万丈悬崖的气势,才能让欣赏者有贻情丘壑的感觉。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调叶公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