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陵群英集》

    《宛陵群英集》 :

12卷。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宛陵,即今安徽宣城。汪泽民(1273~1355),字叔志,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延祐五年(1318)进士,参与修辽金宋三史,官集贤直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居宣城,自号堪老真逸。至正十五年(1355)死于兵乱。宋濂撰神道碑,《元史》卷一八五有传。张师愚,字仲渊,一字仲愚,宣城宁国(今属安徽)人。与其弟张师鲁并称“二张”。好学工诗,从汪泽民游,汪泽民视为畏友。二人于至正元年(1341)选辑宋初至元代宣城籍诗人诗作,名为《宛陵群英集》。

此书是元代郡邑诗歌总集中篇幅较大的一种。据汪、张二人书前自序,此书共收宛陵诗人诸体诗作1393首,起自宋初李含章,终至元顺帝年间,亦收有汪泽民、张师愚二人诗。此书按古今体编排,分为前、后集,各14卷,宣城人施璇刊行。此书未能流传下来,约散佚于清初。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380多种佚失著述,统称“永乐大典本”。此书是《永乐大典》辑本中唯一一部元人编选的诗歌总集,但也仅辑出129人746首诗,诗歌数量大致为原书的一半。四库馆臣认为:“宋元著作放失者多,此集虽仅一乡之歌咏,亦可云文献之征矣。”

辑本编为12卷,仍按体裁编排,前4卷为古体诗,后8卷为近体诗。辑录此书时,凡有作者姓名者,四库馆臣考其籍贯仕履、生平行踪,俱补注于作者姓名之下;不可考者则缺之,按诗体排于有姓名者之后。此书人名失载者有91首诗,有学者通过对现存《永乐大典》残帙及相关文献,再次搜辑此书佚诗和对原书误辑诗进行考订,新考出作者7人,剔除重收1人,增辑佚诗23首,并考证出37首无名氏诗作的作者归属和误辑诗3首,以此作者增至135位,诗歌数量增至766首。此书收录元代诗人诗作占了绝大部分。除少数人有专集行世外,元代大多数作者没有别集传世且声名不彰,有些甚至仅赖此书而得以有诗流传于今。此书在江南郡邑文学中非常突出,其编选对元诗研究甚有意义,如无此书,元代宣城一地的诗歌盛况,便难以为后人知悉。因此,此书是元代安徽最重要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迄今为止元代地域文学研究无可替代的重要文献之一。有《四库全书》本、清抄本。此书还有数10首无名氏诗,尚待考订。

为您推荐

贡性之

贡性之 : 宣城(今属安徽)人。师泰族子。以胄监除簿尉,擢丞相府参军录事,外补福建行中书省理问所理官。明洪武初,征录贡师泰后人,大臣以性之荐,性之避居越之山阴,更名悦。从兄弟同仕于朝,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

郝经

郝经 : 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其家世业儒,祖父郝天挺、父郝思温皆为金季名士,以儒术教授乡里。金亡,随其父母流落河南,漂泊中刻力致学,于铁佛精舍中研读五年。后徙家顺天,才名为郡侯贾辅所知,待以宾礼,蔡国公..

《敬斋古今黈》

《敬斋古今黈》 : 原40卷,现存有8卷本和12卷本。作者李治(1192~1279),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今属河北)人。李治之名,有误为李冶者。正大七年(1230)登进士第。金末元初,避乱漂泊各地,勤学不辍。元世祖在潜邸时对其..

《元风雅》

夏仁虎

夏仁虎 : 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兄弟五人,夏仁虎排行第四,乡人称其为“夏四先生”。光绪二十四年(1898)举人,官邮传部郎中。辛亥革命后,先后在民国北洋政府交通部、财政部为官,并成为国会议员。张作霖入关后,先..

诗教

诗教 : “诗教”这一概念始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净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

《诗法家数》

《诗法家数》 : 旧题元杨载撰,学者以为伪托。杨载(1271~1323),字仲弘。浦城(今属福建)人,官儒林郎,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善诗,“元诗四大家”之一。四库馆臣认为,“是编论多庸肤,例尤猥杂”,为坊贾依托之作,仅入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