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 :

生于浙江绍兴,卒于上海。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因科场舞弊案被捕下狱,坐牢8年,从此家道中落。父亲周伯宜不久身患重病,并于1896年去世。作为周家长子长孙的少年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辛酸:“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呐喊》自序)同时,鲁迅的母家在农村,农村生活既给鲁迅留下了田园诗般的记忆,又使他形成了对农民的亲近和同情。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绍兴鲁迅故居

青年鲁迅在洋务运动破产、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兴起之际决心“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呐喊》自序),于1898年5月到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次年2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这一时期,接触了《译学汇编》(《译书汇编》)等近代科学、社会学和外国文学译著,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以严复译述的英国T.H.赫胥黎的《天演论》为代表的达尔文学说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南京求学四年期间,确立了基本的科学观和进化论思想。

1902年1月,获得官费赴日本留学的机会。同年4月,到东京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在日本期间,开始探索中国国民性问题。他经常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清集会,并阅读了大量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文献。这期间,发表了根据外国作品改写的小说《斯巴达之魂》,论文《中国地质略论》等,还翻译了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弘文学院结业后,于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立志学医,是希望用新的医学“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呐喊》自序)。1906年,经历了“幻灯片事件”,被片中中国人“麻木的神情”和“强壮的身体”巨大反差的情形所震撼,痛切地感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呐喊》自序)。于是决定弃医从文,并于1906年春天重返东京。在东京期间师事革命派领袖章太炎,并成为反清组织光复会的成员。这期间,发表了《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西方科学思潮的演变,还发表了《文化偏执论》《摩罗诗力说》,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及其存在的偏颇,提出“别求新声于异邦”,提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战斗精神,大力介绍以拜伦为首的具有反叛精神的“摩罗诗派”。鲁迅与周作人共同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介绍东欧和俄国的短篇小说。

1909年8月间离日归国,先后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绍兴光复后,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冬,创作文言短篇小说《怀旧》。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于2月前往南京,在教育部工作。5月,随政府迁往北京,在教育部任科长、佥事等职务,主管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教育等工作。

为您推荐

钱惟演

钱惟演 : 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子,随父降宋。历任右神武军将军、知制诰、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枢密使。为避祸和巩固权位,常以联姻手段依附皇族。为洛阳留守时,又传送洛阳著名牡丹品种姚黄供内..

高岑

高岑 : 高適、岑参合称,始于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高適、岑参为诗友,又同是杜甫的知交,但杜甫没有从..

骚体赋

骚体赋 :   赋体的一类。汉初作家追随楚辞的余绪而创作的赋体作品。特点是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虽尚铺陈,但篇幅不太长,且富有抒情色彩。句式整齐,通篇用韵,并以“兮”字作为语助词。代表作品有汉初..

韩愈

骆宾王

骆宾王 : 婺州义乌人。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661)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

韩孟

韩孟 : 韩孟是“元和体”中以“奇诡”和“矫激”著称的两家。孟郊年长于韩愈17岁,友谊坚持始终,有共同的文学志向。韩愈《醉留东野》说:“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子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

韦孟

韦孟 :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后迁居于邹(今山东邹城)。据《汉书·韦贤传》载,韦孟为汉初楚元王刘交太傅,历相交、郢客、戊三代楚王。刘交之孙刘戊继位后,“戊荒淫不遵道,孟作诗风谏”(《汉书·韦贤传》),《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