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山水诗派

    田园山水诗派 : 达和穷,仕和隐,一直是困扰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问题。他们的最高理想是“功成身退”,“功成不受赏,长揖归田庐”(左思《咏史》),“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李白《留别王司马》)。
但是这种想法并不是很现实的,更多的,是命运多舛,仕途不畅。灰心丧气之余,转而卜居田园,啸傲山水。晋、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如此,唐代的许多诗人也如此。因此,也就有了许多田园山水诗的产生。
盛唐人的归隐,与陶渊明已经有很大不同。陶渊明是真隐不仕了,而唐人的隐,多多少少有一点想走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这一点,连李白都未能免俗。
盛唐人的归田园,也与陶渊明有很大不同。他们往往都是大庄园主,没有如陶渊明那样身杂老农间,亲身参加劳动的经历,所以他们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和陶渊明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陶渊明《归园田居》),完全是两回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唐代诗人的田园诗,更多的是对田园风光的赞叹。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唐代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旁观者的感受。
唐人山水诗也与谢灵运不同。谢灵运虽然性爱山水,但是牢骚太盛,以这样的心情去写山水诗,难免不够冲淡平和。白居易《读谢灵运诗》说他“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皆奇趣……岂惟玩景物,亦欲抒心素”,是很准确的。唐代山水诗人虽然也有人生不如意处,但要平和得多。尤其是多以禅理禅趣入诗,更有一种空灵缥缈的韵味。
谢灵运的山水诗,描写游览所见,有移步换景之妙,但有画境而少意境,如同工笔山水。唐人山水诗,或从大处着眼,或撷取一山一水、孤月烟渚、幽壑长松、飞瀑寒泉,如同写意山水,又于山水描写中融入客愁乡思、怀人寄友,意境要深远得多。
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等,都是审美高手、语言大师,其山水诗用语之流畅优美,更是谢诗所不能比拟的。

为您推荐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27万字。研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学术着作,分10章:一、山水田园诗溯源;二、从大谢体到小谢体;三、从陶渊明到王绩;四、初唐山水诗的复变;五、开元前期山水田园诗..

方寸田园

出版时间:1989-10 方寸田园 : 散文。琦君作。初收台北洪范书店1981年版 《中国近代散文选》。这是琦君偏于说理类散文中的佳作。文章先从一位文友写起。她自美国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回到她乡间自..

田园小说

田园小说 : 或称田园传奇,欧洲中世纪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小说作品。一般都以徐缓的笔调,叙述一些贵族仕女乔装成优雅而忧郁的牧人牧女,在静悄悄的园林里谈情说爱,同时穿插着许多错综曲折的恋爱故事..

田园诗派

田园诗

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

田园诗

田园诗 : 指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大量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为田园诗奠定了基础。盛唐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等人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往往通过对田园景物的描绘,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