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柏梁体诗谜

    北魏孝文帝柏梁体诗谜 : 先得说一说什么是“柏梁体”诗了。
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筑柏梁台成,就带领群臣到台上饮宴,席间,君臣联诗为乐,每人一句,起于汉武帝,终于东方朔。诗为七言,句句入韵,共二十六句。诗并不见得好,但后人把这种句句入韵的诗(不一定要多人联句)称为“柏梁体”。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肃与高祖殿会。高祖举杯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丞李彪曰:“沽酒老妪瓮注瓨,屠儿割肉与称同。”尚书右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绳在虚空。”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是‘习’字。”高祖即以金钟赐彪。朝廷服彪聪明有知,甄琛和之亦速。
“习”字的繁体字是“習”。其实这个字是后代变化了的。最早的“習”字,下面不是“白”而是“日”。秦以前的青铜铭文等都作“日”而不作“白”。秦统一文学,李斯小篆把“日”字上面一横写作“人”字形,后人才在“日”字上加了一撇。
孝文帝的谜,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说出了谜底那个字的笔画。把“留”字拆散,一共有三个三横(九横)、两个两纵(四竖)。
李彪和甄琛的回答也很妙。
我们先看一看“习”字是什么意思。
《说文》的解释是:“习,数飞也。”有点费解。《礼记·月令》说:“鹰乃学习。”意思是说春天到了,小鹰就开始学和练习飞翔了。“习”是练习飞翔,也就是多次飞翔的意思。这样,我们也就知道《说文》的解释是什么了。
李彪和甄琛都猜出了谜底,但是,他们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采用“柏梁联句”的形式给出答案。
李彪说的“沽酒老妪瓮注现,屠儿割肉与称同”,是说沽酒的老婆婆把大口的“瓮”中的酒倒到小口的“瓨”中,一点都不会漏出来;卖肉的“屠儿”一刀割下的肉,斤两与用秤称出的一点不差,这些是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做到的,所以,他猜出了谜底。
甄琛说的“吴人浮水自云工,技儿掷绳在虚空”,是说吴人踩水游泳的技能很高,百戏表演的“技儿”抛掷长绳表演(百戏表演之一)的技艺超群,这些也是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的,所以,他也猜出了谜底。
至于彭城王勰,就直接把谜底“习”说出来了。

为您推荐

张猛龙碑 北魏 佚名

张猛龙碑 北魏 佚名 : 魏碑艺术的精华,一在《龙门造像题记》,一在以《郑文公碑》为代表的摩崖刻石,一在碑刻,《张猛龙碑》就是北魏碑刻的代表作之一。 (北魏) 佚名 《张猛龙碑》 龙门刻石,被康有为..

郑文公碑 北魏 郑道昭

郑文公碑 北魏 郑道昭 : (北魏) 郑道昭 《郑文公碑》 北魏著名的摩崖刻石《郑文公碑》很有点与众不同。此碑先是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再重刻。于是《郑文公碑》就有..

石门铭 北魏 王远

石门铭 北魏 王远 : (北魏) 王远 《石门铭》 汉中褒斜谷口是褒斜道最险要的隘口,绝壁陡峻,山崖边水流湍急,很难架设栈道。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下诏在最险之处开凿穿山隧道,历时六年而成,古称“石..

龙门二十品 北魏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