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 欧阳询 :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贞观六年(632),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无意中发现了一处甘泉,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出在皇帝身上,就不算是小事了。于是,命魏征撰写了《九成宫醴泉铭》,命欧阳询书丹,刻石立碑,永志纪念。九成宫和甘泉没有什么影响,魏征的文章也不算力作,倒是欧阳询的书法,为我们留下了一通珍贵无比的碑刻,一个后人永远临习的楷书典范。
《九成宫》保持了欧书一贯的险劲锐利的北碑风格,风骨凛凛,同时又不失丰润,使笔画呈现一种南北融合的特色,在结构上则既严整精敛又不过于僵硬死板,使每一个字在严格精整的规则下不失灵巧生动气息,在整体气度上雍容和平,神清气爽。
《九成宫》很明显地带有浓重的隶书意味。其“乙” 法外略,很像隶书的波磔笔法。很多字保留了隶书横向扁平的隶书结构。它的结构,中宫紧密,明显向中心靠拢,但一点也不显局促,有一种“威而不猛” 的气度。
它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似北碑,但是方中带圆,起笔方,收笔圆,如铁画银钩般有力,而又不失灵动,正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骨格嶙峋,又不乏温润之致。历代书家对它评价极高。明陈继儒曾评论说: “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元虞集题此碑说: “观此帖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悖,实世之珍。”
由于《九成宫》超卓的艺术成就与森严的法度的完美结合,使得它在当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还一度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字体。直到今天,《九成宫》仍然是学习楷书的最好范本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简称《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632)刻,碑高2.70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您推荐

欧阳通

欧阳通 : 艺术史上,子承父业,父子都是大艺术家的并不多见。书家王羲之、王献之,文征明、文彭,琴家戴逵、戴颙,画家黄筌、黄居宷,米芾、米友仁都是,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也是。 欧阳通(?-691),..

宋欧阳文忠公修答朱宷捕蝗诗

宋欧阳文忠公修答朱宷捕蝗诗 : 捕蝗之术世所非,欲究此语兴于谁?或云丰凶岁有数,天孽未可人力支。或言蝗多不易捕,驱民入野践其畦。因之奸吏恣贪扰,户到头敛无一遗。蝗灾食苗民自苦,吏虐民苗皆被之..

欧阳詹(756前~798后)

欧阳詹(756前~798后) : 唐代散文家。字行周。晋江(今福建泉州)人。贞元八年(792),与韩愈、李观、 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庾承宣为同榜进士,皆一时之选,人称"龙虎榜"。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40余。   欧阳詹..

欧阳予倩(1889~1962)

欧阳玄(1273~1357)

欧阳玄(1273~1357) : 元代文学家。字原功。本欧阳修的同族而迁居潭州浏阳(今属湖南)。延祐二年(1315)进士,做过元朝中央和地方官吏40多年,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曾请求退休回乡,因中原道阻,未能成行,逝于大都。他认为古..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1007~1072)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

欧阳山(1908~  )

欧阳山(1908~  ) : 现代作家。原名杨凤岐,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原籍湖北荆州。从小随养父在外流浪,接触了广泛的人生。1923年用凡鸟的笔名在上海《学生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从此开始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