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187~226)

    曹丕(187~226) : 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
  曹丕的青年时代,是在邺下文人集团中度过的。这个集团的领袖是曹操,曹丕(还有曹植)是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他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和文学批评最为突出。
  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本人生活的写照,一类是拟作的征夫思妇词。前一类作品,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夏日诗》等,描写了在邺城诗酒留连、优游宴乐的生活。又如《黎阳作》三首、《至广陵于马上作》等,分别抒写了建安十六年西征关中、黄初六年东征孙吴时在途中的感受,诗中既写了行军的艰苦,又颇多炫耀武功之辞。后一类作品,如《燕歌行》二首、《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杂诗》二首等,以征夫或思妇的口气,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苦楚。这些作品,尽管是以居高临下的姿势,代民立言,但从哀悯百姓在乱离中的痛苦这一角度看,它们还是可取的。曹丕写作这类诗的出发点,正是他在《令诗》中所说的:"丧乱悠悠过纪,白骨纵横万里,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


  曹丕诗歌的特色是,笔致比较细腻。特别是那些思妇、弃妇、寡妇题材的作品,一般都写得凄婉动人,对她们的心理活动有较好的刻画。其次是语言不尚繁缛,比较流畅,民歌风味相当浓,显得格调清新,即刘勰所说"洋洋清绮"。他的《钓竿行》、《临高台》、《艳歌何尝行》、《上留田》等篇,与汉乐府民歌风格很接近;《杂诗》、《清河作》等篇,则与"古诗"颇相类似,这些都表明他在向乐府民歌学习方面是作了很大努力的。曹丕诗歌的体裁,多数是五言,也有些四言、七言、杂言。他的四言诗如《短歌行》等,写得并不出色。七言以《燕歌行》为代表,它是中国诗歌史上较早出现的完整、成熟的七言作品。
  曹丕的赋今存将近30篇,全是短篇小赋。在建安时期抒情咏物小赋的创作高潮中,他是主力之一。不过他既没有写出象王粲《登楼赋》那样反映时代乱离、内容深厚的作品,也没有产生如曹植《洛神赋》那样抒情性很强、艺术手法很见光彩的篇什,所以总的成就不够突出。只有《出妇赋》、《寡妇赋》等,与他的同类题材的诗歌风格有些接近,哀婉凄楚,比较感人。
  曹丕散文成绩比较引人注目。如两篇《与吴质书》,叙说情谊、悼念亡友,语言质朴诚恳,读来令人感到亲切。又他的《典论》,更是重要的散文作品。这是一部政治、文化论著,原书包括多篇,今唯存《自叙》、《论文》二篇较完整。《自叙》篇叙作者生活经历,写到他如何学习武艺以及同邓展比试等,相当具体生动,对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有所刻画,《论文》篇则诠衡人物、评论文章,简洁而准确,三言两语,即能抓住要害,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
  《典论·论文》开了综合地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它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批判了文人相轻的风气,认为应当"审己以度人",克服那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陋习。对"建安七子",逐个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评论,既肯定各人的优点,也指出其不足。作者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即文学创作要体现每个作者的气质,不应强求一律,气质"清浊"不同,作品的"巧拙"自然相异。他阐释文学的社会功能时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种重视文学的观点,是同以文学创作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传统观念相反的。曹丕的这些观点,对后世的一些文学批评家如挚虞、陆机、刘勰、沈约等,有较大的影响。
  曹丕曾下令编纂过《皇览》,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类书。它把先代经传典籍,随类相从,重加编排。全书规模很大,凡千余篇。这是曹丕在文化事业上的又一贡献。惟早已亡佚。
  曹丕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为您推荐

曹植(192~232)

曹植(192~232) : 三国时魏诗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生平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

曹靖华(1897~1987)

曹靖华(1897~1987) :   现代文学翻译家。俄国和苏联文学作品的译者。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人。1897年 8月11日生。童年在家乡从父读书,初步接触了反清革新思想。五四运动前后,在开封河南省立二中读书。192..

曹贞吉(1634~1698)

曹贞吉(1634~1698) :  清代词人。字升六,号实庵。安丘(今属山东省)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礼部郎中。以疾辞湖广学政,归里卒。   曹贞吉工词,以南宋为宗。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集中咏物词特多,有意学张炎..

曹操(155~220)

才性

才性 : 人的才能和禀性。始见于赵岐《孟子·告子》"非天之降才尔殊也"注:"非天降下才性与之异也",王充《论衡·命禄》:"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魏晋玄学兴起后,"才性"更是被广泛清谈的问题之一,袁準并有..

曹禺(1910~1996)

曹禺(1910~1996) :   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父万德尊,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秘书,后赋闲在家。曹父喜爱文学,常与友人..

《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 : 诗歌理论著作。南宋严羽著。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祐间。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