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1479~1511)

    徐祯卿(1479~1511) : 明代文学家。字昌縠,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沈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江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阳等相交,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阳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摛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阳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著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精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的结论,与李梦阳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阳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为您推荐

兴趣说

兴趣说 : 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观点。实质是对有感而发、兴会神到的要求。"兴趣"一语在宋以前的诗文中虽然出现过,但作为创作问题首先提出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沧浪诗话·诗辨》中,严羽把"兴趣"作为"..

《新小说》

《新小说》 : 近代小说杂志期刊。梁启超主编。月刊。光绪二十八年十月(1902)创刊于日本横滨,第 2年起,迁移至上海,由广智分局发行1年,共出24期。   《新小说》是中国最早专载小说的期刊。在创刊号上,梁启超发表..

《新潮》

《新潮》 : "五四"文学革命初期重要的新文化刊物。月刊,以“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1919年1月,由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另有少数教员及校外人士参加)编辑出版。"五四"以前,编..

徐玑(1162~1214)

徐照(?~1211)

徐照(?~1211) : 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布衣终身。徐照是"永嘉四灵"之一。其诗宗姚合、贾岛,题材狭窄,刻意炼字炼句。他在《山中寄翁卷》中写道:"吟有好怀忘瘦苦",可见苦吟情状..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 : 明末清初小说。一名《恶姻缘》。"西周生"辑著,"燃藜子"校定。100回。卷首有瓌碧主人序、凡例八则及东岭学道人题记,大抵说明编写宗旨,在于借稗官野史,"以昭鉴戒"。同时说明书中"凡懿行淑举,皆..

新诗

新诗 :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