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文艺》

    《华北文艺》 :

1941年5月1日创刊于晋东南辽县(今山西左权县)麻田村。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主办,月刊,32开本。华北文艺社编辑。蒋弼任主编,编委有林火、陈默君、张秀中、乔秋远、袁勃等。由新华书店出版发行。1941年10月1日停刊,共6期。刊物着眼于反映华北地区人民在抗战时期的生活状况,介绍基本的文艺理论和新民主主义文艺理论。

《华北文艺》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和诗歌为主,也刊载报告、特写、人物素描等。其中有谢挺宇、洪荒、石蕾、王韦等的小说,袁勃、王博习、高咏、田间、朱穆之等的诗歌。在创刊号上,发表有《我们的希望》,蒋弼的《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野蓟的《群众是我们的导师》,流焚的《谈谈文艺的民族形式》,文艺作品有李庄的《良民证》《侮辱》,孑之的《我要做公民》,展潮的诗《一颗新种》。发刊词中介绍了创刊主旨为:“文艺是实际参加社会生活的一种武器,它不但要忠实于民族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在反映当中,要感召更多的人来参加斗争,更积极地进行斗争,更迅速地取得斗争的胜利。《华北文艺》的创刊,在这一认识上,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今天的华北,正处在敌人的后方,是抗日战争最剧烈,民主的光芒最闪烁,生活的变化最急剧的一个广大地区,因此,对于华北抗战生活的反映,在民族革命战争的伟大诗篇中,必然是最精新、最动人的一个重要章节。《华北文艺》无疑问的,将是这一章节的初步规模,至少,是一个贮备的素材,粗疏的底稿。”并表示致力于“基本文艺理论的介绍,新民主主义现实主义的探讨,民族形式的寻求与创造”。

《华北文艺》创刊号封面

《华北文艺》通过刊载的作品反映出了是抗战时期华北军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为您推荐

华北广播协会

华北广播协会 : 日军侵华期间在沦陷区由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设置的地区性广播机构。1940年7月在北平成立,所辖广播电台分布于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石家庄、太原、唐山和徐州等地,总发射功率..

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 广播电影电视部所属中等专业艺术学校,1984年9月在太原建立。主要任务是为广播电视系统培养节目制作方面的人材,办有电视摄像、影视动画、录音艺术、电视美术等艺术类专业和广播..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亲自去中共中央在其所在的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作长篇讲话,即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在讲话中表达..

华北明星报(新闻)

华北正报(新闻)

华北正报:日本人在华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1919年创刊于北京。由日本记者鹫泽吉创办并主持社务。1926年由渡边哲信接任社长。同年秋,英国记者高孟奇(G·W·A·Gorman)任主笔。以西方外交界和商人为主要发行对象,积极..

华北日报(新闻)

华北日报:中国国民党在北平出版的中央直属党报。1929年元旦在北平创刊。1930年春因北方政局动荡一度停刊。北平沦陷后被日伪劫收,改出《武德报》。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日复刊。又创办日文版,供日俘阅读。1948年12..

华北画报社(新闻)

华北画报社: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所属的画报摄影出版机构。1948年5月20日,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25日,晋察冀画报社与晋冀鲁豫军区人民画报社在河北平山县合并,成立华北画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