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
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出为陇西道。顺治十八年擢浙江按察使,因山东文登于七农民起义,仇家告他有牵连,因此系禁三年,几死狱中。获释后,长期流寓吴、越。康熙十一年(1672)起用,授四川按察使。次年入京觐见,适逢吴三桂举兵占领成都,因家属留蜀,长期惊悸忧愁去世。
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钱谦益称之为“诗人之雄”(《安雅堂诗序》),王士禛将他与施闰章并称为“南施北宋”(《池北偶谈》卷十一)。邹漪《国朝五家诗选》列其于吴伟业、钱谦益、熊文举、龚鼎孳之后;吴之振《国朝八家诗选》、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均首列宋琬。前期遭遇世变,诗作以感时伤事、暗寓故国之思为主,中多激楚之音;后期身世坎坷,以写哀为主,感愤苍凉。沈德潜以“雄健磊落”(《清诗别裁集》)概括其诗风格。尤擅长七言,七古多师法高、岑、王、李,七律学陆游。《庚寅腊月读子美同谷七歌效其体以咏哀》《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佳篇。
著有《安雅堂全集》20卷、《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永平府志》乐府《祭皋陶》等。今有马祖熙标校《安雅堂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